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安洲中学中考科学(化学部分)三模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某温度下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31.6克,现向其中加入4.4克硝酸钾晶体和5.6克水,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 ×100% B . 31.6% C . ×100% D . ×100%
2、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 . 1:1 B . 2:3 C . 153:28 D . 181:209
3、物理学研究证明: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化学研究表明: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时迅速化合生成氯化铵的微小晶体(NH3+HCl═NH4Cl),形成白烟.若将一支长120cm的玻璃管平放,并同时在两端分别放置沾满浓氨水、浓盐酸的棉花团,让NH3和HCl气体自然扩散,则在玻璃管内开始出现白烟的位置距放浓盐酸的一端(   )

A . 约38cm处 B . 约49cm处 C . 约60cm处 D . 约71cm处
4、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B .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 . 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 D . 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
5、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 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 . 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 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 . 是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关系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

碳酸钠俗名纯碱,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工业有重大贡献,他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及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如图: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晶体)

③2NaHCO3  Na2CO3+H2O+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属于      (填“酸”、“碱”或“盐”),它的俗名叫纯碱是因为      

(2)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去杂质离子、精制.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      ,加NaOH溶液和加BaCl2溶液的先后顺序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最后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3)X是滤液中最主要的成分,X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该生产工艺流程的循环使用,该产物为      

2、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求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多少?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7.0g

1.0g

5.0g

4.0g

4.0g

5.0g

ag

bg

3.0g

3、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是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则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2)向上述(1)中得到的无色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现溶液变浑浊,往浑浊的悬浊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

某校学习小组学习固体、液体的密度测量之后,准备探究气体密度的测定.学习小组认为气体密度的测定原理和小石块、盐水的密度测定一样.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1)【分析与表达】

①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10mL稀盐酸加入到盛有石灰石的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直至不再产生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Ⅱ中,装好药品前先      (填操作名称),然后,最后将10mL稀盐酸 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2)【记录与处理】①实验产生的质量CO2为实验Ⅰ中反应前的电子天平示数与完全反应后的示数差;

②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表(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mL.

③根据①②测得的数据,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3)有同学认为实验I与II中盐酸以及石灰石的用量不仅要一样,而且石灰石要完全反应.

对于实验I与实验II中盐酸以及石灰石的用量要一样大家都赞同.但对于反应中应该石灰

石过量还是稀盐酸过量才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      

2、

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锌粒和硫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硫酸被反应产生的氢气压回长颈漏斗,与锌粒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氢气,可取得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


(1)如图2,A、B、C、D4套装置中,哪些可以产生与如图装置相同的效果?(填写编号)      ;这些装置的优点是      

(2)我们在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若遇到玻璃管不容易插入胶皮管内的情况,应如何操作?      

(3)若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后,用来还原氧化铜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发现实验所用的氢气质量远远超过理论值,原因是      

(4)现有铁和稀硫酸两种足量的原料,为了还原氧化铜中的铜,小敏的实验方案是:先制取氢气,再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小红的方案是:酸与氧化铜反应,再用金属还原硫酸铜.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

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 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请写出发生在玻璃管内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实验过程中,在加热前后都要通一会儿CO气体的作用是:①      ;②      

(3)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选择合适数据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镁合金的组成,取16g铝镁合金样品,将8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aAlO2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0.6

5.2

4.0

X

求:

(1)如表中的X=      

(2)该合金中铝元素与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3)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安洲中学中考科学(化学部分)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