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 , 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 . La和稀盐酸 B . La2O3和稀盐酸 C . La(OH)3和稀盐酸 D . La(OH)3和氯化钾溶液
2、酸溶液中都含有H , 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B .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 .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 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3、据报道,我国南海海底存在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冰具有可燃性 B .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 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 . “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 . “可燃冰”由CH4和H2O组成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 . 很浓的溶液 C . 不是稀溶液,也不是浓溶液 D .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5、下列物质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而不变质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氢氧化钠溶液   C . 铁粉   D . 氢氧化钙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的装置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 , 过滤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 . A   B . B   C . C   D . D
7、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 . 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B . 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C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8、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B . 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C . 图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 .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9、从海水(含氯化镁)中提取镁的步骤有:①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⑧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④电解无水氯化镁可得到金属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 . 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 C . 步骤②中沉淀、过滤、洗涤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 . 以上反应中包含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 .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一定在酸碱盐之间进行
11、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氢氯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氯化钠生成

D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A . A   B . B   C . C   D . D
12、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b、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 .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 . 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 . 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13、如图所示,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钡溶液后,在烧杯里的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变化是( )

A . Cl-增多了,SO42-减少了 B . Ba2+增多了,H+减少了 C . Cl-增多了,H+减少了 D . H+减少了,SO42-减少了
1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由Cl形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 . 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B . 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C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 . FeCl3溶液滴加适量无色AgNO3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15、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线BC段无明显实验现象 B . 在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C . 溶液的pH由大变小 D . 随逐滴加入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同学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856665047

(1)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需称取氯化钠g。
(2)请写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用序号作答,后同),并指出其中错误的操作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B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C所取用的氯化钠含有杂质

D称量好的溶质倒入烧杯时有部分撒出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023098099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2)t3℃时,50g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时,得到的三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4)要使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条件下,应采取的方法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5)
A . P点是表示在t2℃时,甲、乙的质量分数相等 B . t3℃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物质 C . t1℃时,在50g水中加入15ga物质,得到溶液65g D . 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
2、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第(1)、(5)外,其余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
(1)写出下列或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火碱;生石灰熟石灰
(2)表中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盐的是: ;  

序号

物质

醋酸

生石灰

熟石灰

碳酸钠

化学式

CH3COOH

 

 

 
(3)上述四种物质放入相等的水中,所得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4)你认为CH3COOH(其性质类似于盐酸)可以与表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利用表中作反应物(可以加水或与在水中进行),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Ⅰ  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

Ⅱ  制取氢氧化钠: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这里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下图是某设计院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步骤①是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过程,工业上常采用的方法是膜法或多级闪急蒸馏法,分别是利用了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不同进行分离。证明所得淡水中不含氯化钠的化学方法是
(2)过程②中“某种离子交换膜”可以使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透过。从而除去浓海水中的Mg2+、SO42-、Ca2+ , 若用化学沉淀法依次除去Mg2+、SO42-、Ca2+ , 需要的三种离子分别是(写离子符号)。
(3)过程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因为
(4)如果要充分利用海边的贝壳资源,过程④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5)2017年5月18日,在我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如图),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③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下列证据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

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易导致大量气体泄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很大

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

五、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探究醋蛋液

食用醋蛋液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做法(如下图):

图片_x0020_541000039

将洗净的鸡蛋放入盛有7°白醋的玻璃杯中,放置3天左右,用筷子将蛋清与蛋黄打散即可。

(查阅资料)

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醋酸在水中能解离出H+和CH3COO-

(提出问题)I.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小英按照制作说明进行操作,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观察到蛋壳逐渐溶解,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她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二氧化碳  猜想2:氢气猜想  3:甲烷

(1)小英运用的观察方法是(填“直接”或“间接”)观察,小英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2)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针对以上任一种猜想做出你的假设:
(3)(获得结论)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反思与交流)

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中的碳酸钙和醋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钙元素。

II.醋蛋液中是否含有醋酸?

(实验探究)小英同学通过测定醋蛋液的酸碱度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醋酸,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

结论:醋蛋液中含有醋酸。

(5)(反思与交流)

制得的醋蛋液中如果有过量的醋酸会为伤、腐蚀食道黏膜及损伤脾胃,食用时可加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加水稀释过程中醋蛋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为此,还需要选择(填一种试),再进行实验即可。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用4.9%的稀H2SO4 , 测定一瓶pH个标签破损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取10gNaOH溶液样品与4.9%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溶液中pH变化如图所示。当加入稀硫酸质量小于20g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图片_x0020_340971501

(2)计算NaOH溶液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