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十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B . 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 . 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2、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正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井底之蛙 B . 空中彩虹 C . 水中倒影 D . 古代女子照镜子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A . 冬天衣服冻干 B . 冬天窗上冰花 C . 冬天草上白霜 D . 压缩乙醚成液体
5、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 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 . 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 . 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6、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实现遥控的 C .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 . 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7、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 .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 .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 .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8、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 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9、为鼓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2020年央视春晚,由6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C . 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 . 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10、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就有许多实际应用。下列发明成果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 . 验钞机 B . 望远镜 C . 真空玻璃 D . 体温计
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若另一同学仅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约三分之一,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B . C . D .
12、海陵的清晨风景如画,凤城河上薄雾缥缈,当太阳升起,薄雾散去,江岸大树拖着长长的影子,几只白鹭从江面轻快地掠过,水下的沙石清晰可见对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薄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薄雾散去”是水的汽化现象 B . 大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看见水下的“沙石”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实像 D . 白鹭飞翔时,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并与录人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2、2020年6月21日,在日食发生时,小明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图甲所示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形成的。观看日食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乙所示),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

3、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中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4、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5、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现场观众能欣赏到,是因为声音能在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越大。

图片_x0020_100017

6、最近,某地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 ,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 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图片_x0020_100007

8、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由90°减小到60°,则反射角从      度变到      度。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      度。若入射角增大15°,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增大      度。
9、渔夫大明的眼睛在A处看到B处有一条鱼,眼睛看到的是C/D)处鱼的(虚像/实像),这是由于光从中斜射入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小于/等于/大于)入射角导致的。若在A处发射一束光照亮水中的鱼,光束应朝向B/C/D)处。

图片_x0020_100021

10、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前后移动纸片得到最小最亮的光点,测得光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5cm。该光点是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形成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是      透镜。

图片_x0020_1825371938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2、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射向平面镜,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图片_x0020_100027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熔点是℃;
(2)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②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④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3)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五、实验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图片_x0020_100034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 这样做的目的是
(4)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是图丁中的(填序号)。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关键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大小,经过观察、思考,某小组同学用如图器材进行探究。

图片_x0020_100035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选填“看清A的像”或“看清B”),便于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该进行如下操作: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取一个与A蜡烛的B蜡烛,让它放到玻璃板后A蜡烛像的位置,与像重合并比较大小,此时蜡烛B(点燃/未点燃)。观察调整B蜡烛与像重合,较合理的做法是(填写选项字母);

A.透过玻璃板从不同方向多角度观察调整

B.正对玻璃镜面沿物像方向观察调整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蜡烛B,将一块不透明的白板放在蜡烛 B的原来位置,从蜡烛A/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4)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蜡烛所成像的高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6)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并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后认为:通过玻璃板能看到A的像,可以用光的规律来解释;同时也能看到B,可以用光的规律来解释。
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图片_x0020_1323260158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θ

17°

24°

3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一些规律:

(1)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到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选填“改变”或“不变”);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3)当光线以32°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塑料薄膜和水制成一个“水凸透镜”,与外观尺寸相同的玻璃凸透镜相比,“水凸透镜”的焦距更(填“大”或“小”);
(5)该同学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想要继续研究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

介质

玻璃

空气

酒精

光速(m/s)

2.25×108

2.0×108

2.3×108

3.0×108

2.2×108

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4、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图片_x0020_100037

(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沿一直线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3)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4)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若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且像(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5)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十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