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滴水成冰
B . 钻木取火
C . 木已成舟
D . 花香四溢
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B .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 .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3、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 .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
C . 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 . 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B .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 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 质子数相同
B . 质量几乎相等
C . Mg2+比Mg稳定
D . 电子层数相同
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 . 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 2Na:“2”表示两个钠原子
C . 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7、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CO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 . X的化学式为CH4
C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氧化反应
D . 该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
8、乙炔(分子式C2H2),俗称电石气,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纯乙炔是无臭的,但工业用乙炔由于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一股大蒜的气味。下列有关乙炔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炔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B . 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
C . 乙炔中含有C,H两种元素
D . 乙炔的物理性质为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
9、20℃时,将50g水倒入盛有20g甲的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是饱和溶液
B . ②和③都是不饱和溶液
C . ①和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 ②和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10、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B .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C . 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D . 空气是混合物,因为空气中含有多种原子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小刚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装置如图所示)
(1)试管1中所连的a端是电源的极。
(2)水通电分解后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那么氢气燃烧的反应基本类型是。
(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2、请将下列短文中加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南澳一号”考古发掘出青花瓷、青铜器、铁器等文物。青花瓷上的着色剂是氧化钻(CoO)标出氧化钴中钴元素的化合价;青铜器文物上的铜绿可以用酸洗掉清洗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铁质文物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这些文物在博物馆往往把它们放到氦气的环境中保存,氦气的化学式为。
3、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序号, 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4、现有7种物质:①蒸馏水②双氧水③铁水④硬水⑤冰水⑥水银⑦矿泉水
(1)属于单质的是;
(2)属于化合物的是;
(3)属于氧化物的是;
(4)属于混合物的是。
5、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约为21%,它能支持多种物质的燃烧,例如金属单质镁、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还有化合物甲烷(CH4)、乙炔(C2H2)等,所以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燃烧更剧烈,产生大量的烟雾;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在上述有关氧气叙述中错误的有。(指出一处)
(2)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某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的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再开始收集。
(3)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选填“a“b”)端导入。
(4)如果用F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
(5)为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将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成;
2、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牛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 KClO3质量/g | 催化剂 | 催化剂质量/g |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 | --- | 171 |
实验2 | 5 | MnO2 | 0.5 | 49 |
实验3 | 5 | Fe2O3 | 0.5 | 58 |
实验4 | 5 | KCl | 0.5 | 154 |
(1)编号实验2中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MnO2的质量为。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3)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4)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与氧气,请写出编号实验2的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5)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的质量 g;
(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写出计算过程)
2、丙醛(化学式为C3HxO),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易燃液体,有刺激性。溶于水,与乙醇和乙醚混溶。用于制合成树脂、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等。也可用作抗冻剂、润滑剂、脱水剂等。
(1)丙醛的化学式量为58,则化学式中氢原子的个数x=;
(2)丙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