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透过树丛的光束
B .
雨后的彩虹
C .
水中的倒影
D .
海市蜃楼




2、二胡演奏前,演员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振幅
3、一辆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 s内通过3 m,第2 s内通过6 m,第3 s内通过9 m…,则有( )
A . 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 m/s
B . 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
C . 雪橇前2 s的平均速度是4.5 m/s
D . 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 m/s
4、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
B . 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雾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 白炽灯泡使用久了,钨丝因为高温熔化而变细
5、如图是超声波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开始工作,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磁磁”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不属于声源振动产生的声音
B .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大于20 Hz小于20 000 Hz
C . 人听到的“噬噬”声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D . 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6、以下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B . 光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 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具有扩大视野的作用
D . 小孔成像与日食形成原理不同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向南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0~2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C . 3s时甲比乙的速度快
D . 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8、如图,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人眼
②在像 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 A 的像
③蜡烛 A向玻璃板靠近,像 B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 A和像 B距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
A . ①③正确
B . 只有②④正确
C . 只有①④正确,
D . 只有②③正确
9、如图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得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给烧杯加盖是减少热量散出
B .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应按图中B方法读数
C . 水的沸点是97℃,且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D . 实验中,移开酒精灯,烧杯内的水不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可以不吸热
10、如图用数码照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的镜头属于凸透镜
B . 拍摄的照片是花菜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在物距相同时,拍摄(b)照片镜头焦距需调小一些
D . 在物距相同时,拍摄(b)照片镜头焦距需调大一些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图(a)中秒表的读数为s,图(b)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2、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霜的形成属于(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出现在窗的(选填“内”或“外”)侧,此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物理学中规定噪声是物体做 振动产生的,关闭门窗是在 减弱噪声,同时也减弱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医院常利用 消菌杀毒,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的是 (以上两空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5、如图,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与水面成37°角,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折射角的大小为
6、远视眼是由于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填“前方”或“后方”)所形成,需佩戴(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也说明该透镜对光线具有的特点。
7、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用力重敲音叉,听到音叉的声音在变大,看到小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有关,在月球敲击音叉(选填“会”或“不会”)听到响声。
(2)如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选填“长”或“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如图丙,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此时在右半部分纸板上(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OF。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请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2、补充完整图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为方便时间测量,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图中 AB 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AB = m/s;

(3)测量小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的时间,如果过了A点才计时,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AB偏 (选填“大”或“小”);

(4)由实验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C点做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
AB
BC(选填“<” “>”或“=”)。


2、用图甲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图乙是实验得到的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
(2)分析乙图可以得到
①该物质属于(选填“非晶体”或“晶体”),原因是
②该物质的熔点是℃,第10 min 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实验发现加热20min 后,继续加热,该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没有达到该物质的沸点)可能的原因是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处。
(1)实验前应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
(2)让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10cm处,如图乙,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
(4)接着将蜡烛移至25 cm 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若在(4)中光屏成清晰像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6)将蜡烛移至40cm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应行的操作是;若将蜡烛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
(1)小明去公园,看到湖中的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是光的现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现象(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两者都是(选填“实”或“虚”)像;
(2)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3)图(a)是铅笔水平放在透明空杯子后的情形,图(b)是给杯子中加水后观察到铅笔的情形,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司机驾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