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共13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 氧
B . 硅
C . 铝
D . 铁
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 . 气体比固体易压缩——气态时分子间有间隔,固态时没有
D . 电解水时,产生氧气和氢气——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 .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 .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 .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铁生锈
B . 纸张燃烧
C . 粮食酿酒
D . 蜡烛熔化
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颜色、气味
B . 氧化性、可燃性
C . 密度、硬度
D . 熔点、沸点
6、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 蒸馏水
B . 牛奶
C . 河水
D . 氧气
7、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 .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
D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下列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9、“加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铁”“钙”指的是( )
A . 原子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单质
10、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液体的量取
D . 闻气体气味




11、小明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猜想与假设
B . 设计实验
C . 收集证据
D . 做出结论
12、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增多
C .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5种分子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D .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二、我会填空(共21分,每空1分)(共4小题)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氯离子,
(3)2个氧原子,
(4)铁元素。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能;氢气燃烧,将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3、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反应可表示为,该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1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3)
A . 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净水剂)
B .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 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 .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水的具体做法。
(5)小英从河水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将水样静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是(填序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16号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数关系密切。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任写一点);
(4)研究表明: 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5)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三、我会回答(共8分,每空2分)(共1小题)
1、分子运动的实验。
(1)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填序号)。
A .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 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2)右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运动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标号);
②从上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
四、我会实验(共32分,第19题每空1分,第20题6分,第21题每空2分)(共3小题)
1、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2、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物体。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36.8g)。
砝码/g |
50 |
20 |
20 |
10 |
5 |
取用情况 |
|
|
|
|
|
3、在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是否注意到燃烧的蜡烛刚熄灭时,总会冒出一缕白烟?白烟的成分是?
[提出假设]A.白烟是石蜡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石蜡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熄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下同),此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2)熄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千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处,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此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3)熄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因为。
(4)[探究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试验,所能得到的结论是,实验能排除假设A和假设B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