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A . 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B . 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C . 将立即停止运动
D . 将运动得越来越慢
2、下面关于力和运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 . 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C .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D . 物体受平衡力,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 )
A .
B .
C .
D .




4、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 .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 .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5、打乒乓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在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球后,球才会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 离拍后,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 . 接球时,球朝反方向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扣杀时,球速变快,拍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拍的作用力
6、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内,某时刻悬挂在横杆下的拉手突然向公交车前进方向摆动,据此现象可以判断公交车可能正在( )
A . 直行急加速
B . 直行急刹车
C . 向左急转弯
D . 向右急转弯
7、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
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 .
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 .
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 .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8、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足球撞击在门柱上被弹进球门;②用力捏气球,气球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9、下列关于运动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 .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 . 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逐渐停下来
D . 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但其运动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10、在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 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雨滴
B .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C . 公园中匀速转动的摩天轮
D . 从笔直的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
11、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下列选项中能导致球突然从如图甲位置变成如图乙位置的是( )
A . 车向西起动
B .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
D . 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
12、足球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足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而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 .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还有惯性力的作用
C . 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 . 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打击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选填“会”或“不会”)随着一起飞出。
2、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方小球。若车箱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判断列车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行驶中,并且向(选填“东”、“南”、“西”或“北”)转弯。
3、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 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N; 他在(选填“t1”、“t2”、“t3”、“t4”或“t4之后”,下同)时刻获得向上的速度最大,他在时刻达到最高点。
4、如图所示,某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部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汽车B刹车后由于 仍撞到汽车A;观察汽车A的尾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此时对汽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 (选填“安全气囊”或“汽车头枕”)。
5、踢足球时,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同时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6、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力是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从同一斜面的 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相同;
(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3)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4)若要探究滑行距离与小车初速度的关系,应先后将小车从斜面上 处释放,比较小车在 面上滑行的路程长短(选填“同一粗糙”或“不同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