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 .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2、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积为 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B .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 .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3、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 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 . 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 . 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 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 C . 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 . 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 . 玻璃上的“冰花” B . 嘴里呼出“白气” C . 湿衣服变干了 D . 雪人直接变小
6、小明乘坐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侧并排停着的汽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对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车一定是运动的 B . 一定是小明乘坐的汽车在“倒车” C . 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向后运动 D . 小明乘坐的汽车与右侧的汽车始终相对静止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2 钢勺好像折断 B . 图片_x0020_100003 影子的形成 C . 图片_x0020_100004 小孔成像 D . 图片_x0020_100005 水中的倒影
8、小红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1.0 103

0.9 103

酒精

0.8 103

2.7 103

水银

13.6 103

8.9 103

A .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冰块,冰块质量是铝块的3倍 B . 从表格中可以读出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C . 把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不变 D . 同质量铜、铝两种金属的实心立方体,铝的体积较大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B .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 C . 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像是实像 D . 阳光照射下的地面上呈现出电线杆的影子,这是电线杆的虚像
10、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 ( )

A . 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 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 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 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如图是路途行驶中某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到达相距175km的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是      h。

图片_x0020_100010

2、在班级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明弹奏了一首吉它曲,吉它声是由弦的发出的,并通过空气传播。若小明改变弹奏的力度,改变的是吉它声的(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减弱噪声。
3、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这个过程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选填“放热”或“吸热”)。
4、在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现象,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现象。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m。
5、小明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他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      上。望远镜中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6、“嫦娥五号”将月壤标本从月球带回,其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上面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了风。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完成图中的光路。

2、眼睛看到从平面镜反射来的光线如图所示,在图中确定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图片_x0020_100011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图片_x0020_100017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人射光线和法线在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
2、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3所,矿石的体积是cm3 , 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是 g/cm3。实验中若先利用排水法测出矿石的体积后,马上将矿石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最后测得矿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图片_x0020_100018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要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眹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他们利用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沙子、水、牛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下沉时间t/s

1

20

0.53

2

25

0.40

3

30

0.30

4

牛奶

20

0.70

5

25

0.50

6

30

0.45

7

食用油

20

0.87

8

25

0.70

9

30

0.60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判断下沉的快慢;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物体下沉越快;
(3)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假期,小明从自己家出发到学校交一份调查表,然后去奶奶家吃饭,整个过程中有步行、有骑行,其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9

(1)步行过程对应的图像是哪一段?
(2)骑行的速度是多少?
(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1.6×10-4 g/cm3

图片_x0020_100020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克。
(2)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 , 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