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专题02—物态变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种现象属于(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华
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 .
“雾凇”的形成
B .
“露珠”的形成
C .
“冰柱”的形成
D .
正在变小的干冰




3、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海波的熔点是48℃
B . 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 . 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4、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B .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
C . 夏天坐开有空调的出租车,会看到车窗玻璃内表面有小水珠
D .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5、2020年11月19日,长春市遭遇雨雪降温极端天气,雪后的大街小巷,各种建筑物和植被上满满的都是薄冰,这些晶莹剔透的冰挂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升华
C . 汽化
D . 凝固
6、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小明用自制温度计测一杯液体温度,选择了不同的玻璃管和相同的玻璃瓶装同种液体,下列说法正确助是( )
A . 利用了玻璃瓶可以热胀冷缩的原理
B . 同一玻璃瓶,玻璃管越细,分度值越小
C . 温度计读数与瓶内玻璃管长度有关
D . 玻璃管顶部没有密封,不能测量液体温度
8、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但中途却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B . 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5 ℃;
C . 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5 ℃;
D . 乙和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
9、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冰融化——熔化(吸热)
B .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 露产生——汽化(吸热)
D . 霜形成——凝华(放热)
10、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 沸点/℃ |
液态氨 | ﹣33.5 |
酒精 | 78 |
水 | 100 |
煤油 | 150 |
A . 液态氨
B . 酒精
C . 水
D . 煤油
11、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25℃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A . 开水、自来水、冰水
B . 自来水、开水、冰水
C . 冰水、自来水、开水
D . 开水、冰水、自来水
1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 . 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B . “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 . “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
D . “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按规范要求调整铁圈高度时 (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 。
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的水。
4、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属于液化的是;
①夏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教室窗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5、“过桥米线”是将则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倒进碗里,在汤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膜,鸡汤就能较长时间保持较高温度,这主要是因为油防止了汤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为了让一杯热水快点变凉,我们可以用两个杯子将水在两个杯子里来回倾倒,这样做的原因是。
6、超市里出售海鲜时,海鲜周围常要铺上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熔化时要(选填“吸”或“放”)热,对海鲜能起到保鲜作用。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减少水果中水分的。
7、已知液态二氧化碳、液态氧气、液态氢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78.5℃、-183℃,-253℃。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采用降温的办法,从中提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那么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实验过程中,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正在沸腾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试管中水(选填“能”、“不能”)沸腾,原因:。
8、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9、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望写作业,汗流不止,于是打开了电风扇、这时他看了看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他感觉到凉快了很多这是因为风扇吹的风加快了汗液。
10、如图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选填“吸热”或“放热”)汽化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 2min 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各自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水的沸点为℃,此时实验环境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将初温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小华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回答出一条即可)。
(4)如图丙所示,将烧瓶里的水加热至拂腾,停止加热,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并将其倒置,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向烧瓶底部浇冷水,此时瓶内气压降低,(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沸腾现象
(5)图丁是(选填“沸腾前”或“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
(6)参考下表数据,本次实验所用温度计液泡内的测温物质应为。
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酒精 |
﹣117 |
78 |
水银 |
﹣39 |
357 |
2、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
(1)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 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中。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4 |
2 |
0 |
-2 |
-4 |
-6 |
-6 |
-6 |
-6 |
-6 |
-8 |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 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2)请你根据表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混合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当实验进行到8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
(4)由上表可知这杯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越多,混合液的凝固温度(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4、小华和小国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该实验中加热固体的方法是:;这样做的目的是:。
(2)实验中选用(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实验中某时刻温度如图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
(3)他们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次实验中冰熔化过程共用了min,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99 | … |
(1)小明安装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时,组装实验器材应该采用(选填“A”或“B”)方案依次组装;
方案A:温度计、烧杯、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方案B:酒精灯、铁圈、石棉网、烧杯、温度计
(2)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4)如图2所示,这是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形,图(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情形;
(5)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从纸盖的小孔冒出,“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6)实验过程中收集九组数据相比收集五组数据的好处是______(只填字母); (6)
A . 只有九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 . 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 . 得到的物理规律更接近实际
(7)实验后小明发现同桌的小安还没有完成实验,小安将水加热到沸腾共用时
,请你帮小安分析出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