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 甲、乙两车都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 . 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物距为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 当物距为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当物距为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当物距由20cm变大时,像逐渐变小
3、我们可以看到露水下的花脉更“清晰”,此中露水相当于( )
A . 照相机
B . 幻灯机
C . 投影仪
D . 放大镜
4、如图所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内盛有不同体积的水,现将三个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丙分别浸没在A、B、C三个杯子的水中(水均未溢出),且杯中水面升高后恰好相平,比较三个金属球的密度( )
A . ρ甲>ρ乙>ρ丙
B . ρ丙>ρ甲>ρ乙
C . ρ乙>ρ甲>ρ丙
D . ρ丙>ρ乙>ρ甲
5、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cm,36.4cm,38.3cm,36.3cm,此物体长度应记作( )
A . 36.3cm
B . 36.33cm
C . 36.4cm
D . 36.8cm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用望远镜仰望遥远的星空
B . 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 .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留下了光斑
7、下列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冬天窗玻璃内侧有“冰花”
B . 烧开水时会看见“白气”
C . 冬天堆的雪人逐渐变小
D . 铁水浇铸制成工件
8、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B .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 . 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
D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9、列车以4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它完全通过长1600 m铁路桥,共花时50 s,则该列车完全在铁路桥上通行的时间为多少?( )
A . 20s
B . 30s
C . 40 s
D . 60s
10、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B .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7.1m/s
C . 中学生的手掌宽度约为4cm
D . 人体的体积为0.5m3
11、某天小强坐爸爸的小车去上学,在董家水井处等红灯时,小强感觉自己坐的车在往前进,但注意一看还是红灯亮着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以红灯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B . 以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
C . 以旁边向后退的另一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
1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禁止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B . 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 . 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B . 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更低
C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瓶,一会儿后,瓶壁上有水珠,这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D . 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14、如图所示,把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斑不可能在透镜的焦点上
B . 此类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 此类透镜可用做放大镜使用
D . 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
15、下列关于物体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把铝块从赤道拿到南极,铝块的质量不改变
B . 把塑料瓶剪碎后,与形变前相比质量会减少
C .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会变大
D . 把铝块锉成一个规则的零件,铝块的质量不改变
16、寒冷的冬季室外的水会结冰,水结冰后( )
A . 其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 . 其质量减小,体积减小
C . 其质量减小,体积增大
D . 其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1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B . 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C .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 .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 .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因为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可知( )
A . 乙是晶体
B . 加热到10min时,丙是液态
C . 温度为60℃时,甲是液态
D . 甲的熔点比丙高
2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B . 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 .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 . 漫反射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
(1)振动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6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μm~5μm的超微粒子(雾化),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Hz,加湿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
(2)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
2、身高测试中,测得小明同学身高为1.68(选填长度单位),为使测量值更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求值。
3、游客将手机装在自拍杆上进行自拍,自拍杆像伞柄一样可以伸长或缩短,如果希望照片上的人脸更小一些,则应该将自拍杆 (选“缩短”或“伸长”)。小明手机中有一张楼阁的照片,楼阁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当时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照片中楼阁的倒影部分 ( 选填“是”或“不是”)实际光线进入手机镜头形成的。
4、水的密度是kg/m3 , 水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所以水在℃时密度最大。
5、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看到窗户表面上白色的冰花(填“内”或“外”),这是属于现象;炸油条可以将油条炸黄,而煮面条不能将面条煮黄,这是因为油的比水的高;冬天用热水洗碗,易使油污。
6、如图所示,将远视眼镜放到凸透镜的前面,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选填“虚”或“实”)像。拿走远视眼镜,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拿走远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清晰,应将烛焰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7、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人造石”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人造石”的密度是g/cm3 , 若另一块同种“人造石”的体积为25cm3 , 其质量是g。
8、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时,液面将(选填“升高”或“降低”)。
9、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则是法线,折射角为度,界面的(选填“上”、“下”、“左”、“右”)边是空气。
10、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三、实验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①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②其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③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2、刘重同学在实验室中对冰加热,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分析可知:
(1)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冰溶化成水经历了min。
(3)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通过实验可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①;②。
(5)爱思考的小重由此想到了以前长春冬季每当大雪过后,路面上都要撒融雪剂,这是为了(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使之更快化。
3、小海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下方出现了烛焰部分清晰的像。
(1)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2)小海在调整好的光屏上所看到的像是一个、(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选“实”或“虚”)像;
(3)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相比要(选填“大”或“小”);
(4)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 “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播。
5、晓峂同学想要测量苹果汁的密度。
(1)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若要使天平,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向(选填“左”或“右”)旋,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测量时,应将物体放在(选填“左”或“右”)盘中,向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他测量结果的如下∶空烧杯的质量25g,烧杯和适量苹果汁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苹果汁的质量为g,将烧杯中苹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此时苹果汁的积为30mL,经计算得出苹果汁的密度为kg/m3 , 他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苹果汁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小红坐在一列从昆明开往上海的高铁上,细心的她观察到列车驶过130k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半小时;
(1)求列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若列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较长的大桥,已知列车长200m,整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30s,求大桥的长度。
2、现有一空瓶,质量为1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在空瓶中放入某种金属碎片,使其与瓶的质量变为1000g,然后再装满水,则瓶子、金属碎片和水三者的总质量为1400g,通过计算回答。
(1)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碎片的体积是多少?
(3)金属碎片的密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