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乾县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化学知识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宣传和应用。以下对化学知识理解和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 火神山医院箱式病房使用合金是利用了其强度高、硬度大的特性 B . 消毒剂杀灭病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抗疫过程中废弃的口罩和防护服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D . 蔬菜、水果为患者补充了维生素,提高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塞紧胶塞 B . 添加酒精 C . 给固体加热 D . 蒸发溶剂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基础自然科学。以下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分析宏观物质及其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 B . 酒精温度计液面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乙醇分子间隔增大 C . 无人机喷洒农药很远能闻到药味是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D .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结合为水分子
4、对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或应用合理的是(  )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或应用

A

铝锅外面烧黑的污垢要用钢丝球经常打磨

保持铝锅常用常新

B

用抽丝点燃的方法区分服装面料是棉纤维还是合成纤维

棉纤维、合成纤维燃烧产生的气味和灰烬不同

C

发现家中燃气泄漏首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抽油烟机

切断燃气泄漏渠道,降低室内燃气浓度

D

衣服上的油污可以蘸洗洁精擦洗后用水冲净

洗洁精可将油污溶解除去

A . A B . B C . C D . D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 B . 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C . 人处在CO和CO2浓度过大环境都会死亡,所以两种气体都有毒 D . 金刚石、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物理性质相似
6、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消毒液一度紧缺,次氯酸钠(白色固体,具有腐蚀性,易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就是其中一种,相关企业加紧生产,生产次氯酸钠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O+NaCl+X。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是H2O B . 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 生产中要对排放的废气和尾气进行处理 D . 实验室称量次氯酸钠固体配制消毒液时要垫一张纸
7、正确的使用归纳法可以有助于掌握物质的共性和变化规律,以下对化学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 . 根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归纳出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 B . 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酚酞溶液的作用归纳出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 . 根据木炭、硫等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归纳出氧气具有助燃性 D .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与碳酸盐反应归纳出酸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8、以下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完全反应)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过滤

C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用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D

制取硫酸铁溶液

给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A . A B . B C . C D . D
9、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实验中两种液体均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a-b段的变化表明先推人的是NaOH溶液 B . b-c段CO2和NaOH反应基本停止 C . ed段有CO2生成 D . 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CO2的量比初始多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

1、据陕西日报报道,2020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将突出抓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青山保卫战等十项重点工作。
(1)打赢蓝天保卫战就要加大较清洁燃料或新能源的比例,三大化石燃料中较清洁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2)碧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过程中使用活性炭的作用是
(3)推进净土保卫战中要合理地使用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3)
A . NH4NO3 B . CO(NH2)2 C . KNO3 D . Ca(H2PO4)2
2、ClO2是一种含氯消毒剂。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发挥了作用。如图为制取Cl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1)甲、乙、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构成乙的微粒是
(2)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为 。
(3)解释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原因 。
3、在抗疫中,我国批准的抗体试剂盒有钟南山院士介绍的胶体金法试剂盒,胶体金法是氯金酸(HAuCl4)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
(1)氯金酸(HAuCl4)组成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在氯金酸(HAuCl4)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4、如图为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图。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t1最小的温度范围是 。
(2)40℃时配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只列出表达式)。
(3)50℃时,将mg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B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中的m=

5、某一电镀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硝酸银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为了回收贵重金属并制得硫酸亚铁。进行如下操作

(1)废铜屑和废铁屑都是从加工车间得到的,有油污和锈迹,先要进行碱洗,然后进行酸洗后粉碎。进行酸洗的目的是
(2)滤渣A的成分是;滤液A与废铁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滤渣B加人X溶液的现象是
6、有一硫酸铵样品中混有氯化铵,为测定硫酸铵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1)生成沉淀的化学式是
(2)为使沉淀完全,所加氯化钡溶液要过量,检验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方法是加碳酸钠溶液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
(3)有同学为验证硫酸铵与氯化钡溶液是否完全反应提出了其他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填序号)。

甲.为检验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给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乙.为检验反应物完全反应给A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丙.为检验所加氯化钡溶液过量给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丁.为检验生成物给沉淀中加入稀硝酸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共2小题)

1、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用图1中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2)图1中A装置导管与图2中U形管导管口连接后打开弹簧夹,然后将U形管放人大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图1中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优点是;从图中选择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
2、一位同学在做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无意将镁条插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出现较多气泡。他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氢气;猜想二:可能是二氧化碳;猜想三:可能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发生反应;②温度高于48℃时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开始分解。

【设计实验】

(1)取打磨过的镁条,剪一小段放入注射器内后抽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针头向上推动活塞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用密封套套住针头,一段时间后进行如图操作,观察到针头处火焰呈淡蓝色。生成的气体是;排尽装置内空气的意图是

(2)另取打磨过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有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讨论分析】有同学触摸实验(2)中的试管,感觉温度升高,于是提出质疑: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镁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还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的?

【继续探究】取3cm镁条与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放人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差为4℃。结合题给信息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质疑的看法:

(3)【反思交流】有同学在总结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规律时归纳出: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面的金属不能与排在前面的金属盐溶液反应。你认为正确的表述语言是

⑷镁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之后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所以开始生成的气体可以被点燃。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1小题)

1、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为测定氢氧化钠的浓度,取100.0g沉淀后的澄清废水,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的质量是20.0g(假设废水中不含其它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1)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2)为掌握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机,在滴入稀硫酸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