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等八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利用图示甲、乙装置(燃烧皿内燃料和烧杯内液体未画出),既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又可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求仅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完成实验,则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 )
A . 液体种类
B . 燃料种类
C . 液体质量
D . 燃料质量
2、下图是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不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 )
A .
B .
C .
D .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 .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 .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 .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4、图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B . 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C . 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D . 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5、跳绳是中考体育项目,小强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 )
A . 3J
B . 30J
C . 300J
D . 600J
6、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 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 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F1=F2 P1<P2
B . F1=F2 P1>P2
C . F1<F2 P1>P2
D . F1<F2 P1
P2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 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的
A . B两点时动能不相等
B . 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 P点时速度为零
C . 皮球在 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 C点时的机械能
D . 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
三、填空题(共11小题)
1、如图是某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在此冲程中内能转化为 能。
2、 2019年6月5日,我国首次用固体燃料运载火箭把“文昌物联一号”卫星成功送上太空。火箭发射时要选用热值 的固体燃料(选填“大”或“小”),燃料的质量减少,热值 (选填“变小”或“不变”)。
3、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经常见到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轮胎停在水中,通过的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4、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杰出贡献,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物理学 家,人们常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如:力的单位是,瓦特是的单位。
5、如图所示,将钢锯条固定在桌面边缘,将棋子放在钢锯条的右端,然后用手 将锯条的右端压下一段距离,松手后,棋子会被弹起一定的高度,此过程中,钢锯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棋子的势能,增加钢锯条被下压的距离,发现棋子被弹起的高度增加,实验表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增大,它的弹性势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如图所示,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 时的内能第 8min 时的内能,该物质在 CD 段的比热容AB 段比热容。(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网球。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乙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抛出时甲球的机械能乙球的机械能;落地时甲球的机械能乙球的机械能。(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 A、B 两种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如果
A、B 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液体的质量较大。
9、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用 FA、FB匀速提升重力为 GA、GB的 A、B 两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若 GA=GB , 则η甲 η乙;若 FA=FB , 则η甲η乙。(选填“>”、“<”或“=”)
10、泥石流是在暴雨天气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果在野外突遇泥石流来袭,停留在泥石流下游低洼处是很危险的。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泥石流会涌向低洼处。正确的逃生方法是朝着与泥石流(选填“垂直”、“相同”或“相反”)的方向迅速逃离到较高的地方。泥石流向下游流动过程中,重力(选填“做功”或“没有做功”)。
11、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 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家庭常用的温度计,又称体温计,它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木块长度是cm。
(3)如图丙所示,是用来测量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
明确该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如图丙所示,甲乙两小儿之辩,关于机械省力,省功以及机械效率的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说法?不支持另外一方的原因是什么?
五、计算题(共3小题)
1、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得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如图所示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 a 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 m,若某段时间 t 内坠砣串下降了高度 h,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用题中的符号表示,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求:
(1)输电线 A 端受到的拉力;
(2)则输电线 A 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3)输电线 A 端拉力做功的功率。
2、新农村建设中正大力推广使用某新型天然气灶,若家若家用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2kg的水从40℃开始加热,消耗了0.04m3的天然气则:
(1)若2k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求水吸收的热量?
(2)完全燃烧0.04m3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若新型天然气灶烧水的效率为40%,求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3、一辆质量为1.5t的汽车以10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50km长的新建大桥,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08倍,全程消耗了4kg的汽油。(q汽油=4.5×107J/kg,g 取10N/kg)求:
(1)所需的时间;
(2)牵引力所做的功;
(3)汽油机的效率
六、实验题(共3小题)
1、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高度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
1 | 1 | 0.1 | 0.6 | 0.3 | 55.6 |
2 | 2 | 0.1 | 1.0 | 0.3 | 66.7 |
3 | 4 | 0.1 | 1.6 | 0.3 |
(1)实验过程中,应向上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三次实验是用(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选填“越大”或“越 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智慧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们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 1N、2N、4N 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5)
A . 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 . 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 . 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2、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可以比较
A、B 两个小球动能的大小,此时用到的方法是。
(2)在甲、丙两次实验中让A、B两个小球从同一斜坡的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的相同;比较甲、乙可以初步的出的结论是。比较甲、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是。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比较甲与丙还能得出结论吗?(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3、小明在学习“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下表,并在图中作出沙子
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加热时间/min |
0.5 |
1.0 |
1.5 |
2.0 |
2.5 |
|
温度/ | 水 | 2.0 | 4.0 | 6.0 | 8.0 | 10.0 |
沙子 | 4.3 | 7.9 | 15.2 | 18.4 | 21.5 |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沙子,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相同,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像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若升高相同温度时,需要的时间短,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选填“水”、或“沙子”)。
(5)沙子在 1.0~1.5min 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
(6)小明再用 50g 水和 100g 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 Q 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
为横坐标,分别画出 50g 水和
100g 水的 Q-
t 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 Q=k
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 k 值与对应水的之比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