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Cl   Na2CO3   H2SO4 B . FeCl3   Na2SO4   KOH C . BaCl2   AgNO3   Na2CO3 D . CuSO4   KNO3   Na2SO4
2、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标签上的是(   )
A . B . C . D .
3、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 集气瓶 B . 坩埚钳 C . 橡皮管 D . 燃烧匙
4、“铜锅涮肉”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其中利用了铜的(   )
A . 导热性 B . 延展性 C . 导电性 D . 抗腐蚀性
5、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B . 向稀硝酸中加水 C . 双氧水分解 D .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 . A    B . B    C . C    D . D
7、下列生活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 . 不锈钢锅              B . 木桶               C . 塑料盆             D . 紫砂壶
8、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做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 . NaOH、KNO3 B . KCl、NaCl C . AgCl、NaNO3 D . NH4NO3、NaCl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 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 t2℃时,将2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0g D . 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 . 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C . 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D .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银粉漆(铝粉)”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
11、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 白砂糖 B . 豆奶粉 C . 甜面酱 D . 花生油
12、如表是某同学复习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用语

I2﹣2个碘原子

He﹣1个氦气分子

B.性质用途

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可制成霓虹灯

C.现象描述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物质分类

焊锡、黄铜、生铁是常见的合金

冰、干冰、双氧水都是氧化物

A . A   B . B   C . C   D . D
13、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B . 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C . 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D . 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 .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 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 .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15、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 . 酚酞试液 B . CaCO3粉末 C . KNO3溶液 D . 石蕊试液
16、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 . 化合物 B . 金属或合金 C . 氧化物 D . 非金属
17、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
A . 葡萄糖 B . 油脂 C . 淀粉 D . 食盐
18、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B .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 . “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19、生活中的下列塑料制品,不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   )
A . 食品、衣服等的包装袋 B . 塑料凉鞋 C . 电源插座 D . 电视机的外壳
20、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 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 . 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D .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二、非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g

20

40

60

80

140

16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0

1.07

2.14

5.35

5.35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3、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学物质.试完成下列人关探究.
(1)实验室里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它的质量分数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A所示.假设水不蒸发,分析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为

(2)观察图B中的装置,向事先收集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根据发酵粉(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可与面粉、水混合直接制作发面食品的事实,说明碳酸氢钠在其中的作用为
(4)在常温下将HCl、NaCl、NaOH、Ca(OH)2、Na2CO3等几种溶液两两混合.

①当HCl与NaOH或Ca(OH)2溶液后,虽然发生了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少,试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③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若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有如图C所示关系,则a的数值为

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5、“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B.铁钉生锈的条件   C.证明CO2与NaOH反应   D.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6、某活动小组欲从含有硝酸铜的废水中提取金属铜,做了如下的实验,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1)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3)加入锌粉和铁粉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化学和环境保护、食品营养、材料应用等密切相关.
(1)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2)餐厅制作美食用到的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3)使用的电动观光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会造成酸雨的是
(4)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   B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少开车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D保持饮水机24小时开启

(5)饭盒、胸卡、证件等都可用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以代替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你认为该举措的积极意义是
8、炼铁的原料是,设备是
9、用锡焊接钢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
10、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mL

量筒最终

读数/mL

所需时间

/min

1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约120

2

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约70

3

100

70

约480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4)已知含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小数点后保留1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彝族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