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2、“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
A . 甲学生用白色点滴板代替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B . 乙学生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标签备用 C . 丙学生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 D . 丁学生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和剩余的溶液回收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氯化钠   B . 称氯化钠   C . 量取水   D . 溶解
4、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7.1﹣7.3

7.5﹣8.0

A . 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 . 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 . 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 . 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B .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 .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6、向氯化铜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

①溶液中有Zn2、Cu2 , 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有Zn2、Cu2 , 不溶物为Zn③溶液只有Zn2 , 不溶物为Zn④溶液只有Zn2 , 不溶物为Zn、Cu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7、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赞同的是(   )
A .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B .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所以应用银制作电线 C . 铅的密度比铁大,用铅做菜刀、锤子会比铁更好 D . 焊锡和铝熔点较低,都可用于焊接各种金属
8、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 .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 . 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 .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 . 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10、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 O2 B . CO2 C . NH3 D . SO2
11、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对三种未知金属展开探究:

⑴将它们编号为:X、Y、Z;

⑵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

⑶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Z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X快.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

A . X>Y>Z B . Z>X>Y C . X>Z>Y D . Z>Y>X
12、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 .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13、我们经常说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口服液”,这里的碘、氟、钙是指(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分子 D . 离子
14、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 该化学方程式中n=1 C .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15、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是(   )
A . 铜器表面的铜绿 B . 盛石灰水瓶壁留下的白色物质 C . 温度计断裂后散落的金属 D . 热水瓶底沉积的水垢
16、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炼铁中进行冶炼,得到的产物是(   )
A . 生铁 B . 纯铁 C . D .
17、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 . 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 . 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 . 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红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 . 合金的熔点要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1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 D .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烟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不正确的是(   )
A . 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 B . 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 . 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二、非选择题(共10小题)

1、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图片_x0020_1248100430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说明理由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_x0020_1853900450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填字母序号)密切相关。

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层数

②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三处中B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      

③图3所示物质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组认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可依据中和反应是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来验证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验证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等。小组认为也可借助于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

A无色酚酞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3)小华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竟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立即停止了滴加,小组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还可能含什么溶质呢?

(4)[猜想假设]猜想甲:含有Ca(OH)2

猜想乙:含有HCl;

猜想丙:含有HCl与Ca(OH)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①小夏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丙的猜想,理由是

②小腾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甲,你认为他排除的原因是

③小飞只用一种溶液完成了对猜想乙的验证,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表格:

实验操作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溶液

且溶液中出现沉淀

猜想乙符合题意

(5)[反思拓展]

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即: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将该表达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6、化工生产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常先把反应的固体配成溶液再两两混合。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成,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7、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8、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用科学方法处理。如:
(1)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疼痛。为了测定R物质的性质,有同学首先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色,然后继续往锥形瓶中逐滴加入R溶液并振荡,当加到一定量时溶液的颜色全部褪去。由此可以推断,R是一种性的物质,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用醋 B食用油 C稀氨水或肥皂水 D氢氧化钠溶液 E稀的石灰水溶液

(2)家用热水壶(铝制)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用盐酸可以除去水垢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好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说明穿孔的原理,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在下,在的溶剂里,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的不饱和溶液。
10、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mL

量筒最终

读数/mL

所需时间

/min

1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约120

2

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约70

3

100

70

约480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4)已知含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小数点后保留1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贵州从江县丙妹镇丙梅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