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我国的下列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传统剪纸
B . 玉石雕刻
C . 中国刺绣
D . 湿法冶金
2、饺子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还承载着家庭的团圆和亲人的企盼。下列饺子用到的食材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 小麦面粉
B . 鸡蛋
C . 韭菜
D . 虾仁
3、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由我国主办,主场活动将在杭州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是( )
A .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 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 .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4、下列所示实验中都用到了水,有关水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
B .
排水法集气——排尽集气瓶内空气且便于观察
C .
燃烧的条件——隔绝空气并提供热量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5、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汞是非金属元素
B . 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 . 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D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今年3·15晚会上揭露,很多“土鸡蛋”其实就是普通鸡蛋,之所以蛋黄颜色更红,是因为添加了名为斑蝥黄(C40H52O2)的食品添加剂。下列对斑蝥黄的叙述,正确是( )
A . 斑蝥黄属于有机物
B . 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2
C . 斑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每个斑蝥黄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7、下列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CO→Na2CO3
B . NaNO3→Ba(NO3)2
C . Cu(OH)2→NaOH
D . H2SO4→HCl
8、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是( )
A . 木炭粉和氧化铜——观察物质的颜色
B . 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C . 羊毛和涤纶——灼烧,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 . 烧碱溶液和石灰水——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9、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 饱和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 . “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10、小刚同学无意中把铜片放到了比较热的浓硫酸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可能是( )
A . SO2
B . H2
C . NO2
D . NH3
11、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生产离不开化肥,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是( )
A . 硝酸钾是常用的氮肥
B . 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C . 磷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D . 农家肥和化肥不能同时施用
12、下列物质中,和Fe、NaOH溶液、BaCl2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 稀盐酸
B . 硝酸铜溶液
C . 硫酸锌溶液
D . 硫酸铜溶液
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
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14、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 )
A . 4.6
B . 4.4g
C . 2.8g
D . 5.6g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人体中缺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2、“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相同质量的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快、更剧烈,说明。
3、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的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答出一种即可)。
(2)汽车表面的烤漆能防止钢架车体生锈,原理是。
(3)工业上用CO还原氧化铁炼铁,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如图所示。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7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一定质量的丙烷(C3H8)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丙烷完全反应后,生成物CO、CO2 、H2O的总质量为20.8g,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参加反应的丙烷的质量为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如图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多少?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与E的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A的一种用途。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过滤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A装置中①对应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A、B连接起来制取气体,请写出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简述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
3、已知铵盐和碱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盐、水和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
·
(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处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常见的试剂。
(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是。
A 浓硫酸是粘稠、油状的液体
B 稀硫酸可用于铁制品除锈
C 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分数变大
写出上述选项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和氢氧化钠相似。小兰在实验室内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钾溶液,她取出一部分,滴入稀盐酸后有气泡生成,请写出与发生此现象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3)从海水中晒出的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为了除去杂质,有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
①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②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一共有几个?
③最终所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和原来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相比,有什么变化?
(4)小明在家里发现了一瓶食盐水,小明想测量这瓶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取130g食盐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求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