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小红为了参加班级里举行的自制乐器演奏会,制作了一个水瓶琴:她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他们,就可以演奏出乐曲,如图所示,若从左至右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 )
A . 响度从大到小
B . 响度从小到大
C . 音调从高到低
D . 音调从低到高
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 水平向左移动
B . 水平向右移动
C . 竖直向上移动
D . 竖直向下移动
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 . 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 . 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4、2020年4月,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金乡一位物理老师骑自行车前往“空中大课堂”授课中心为同学们上直播课,他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路边树木
B . 公路路面
C . 远处商店
D . 物理老师
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1.85mm
B .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是1.5m
C .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是40cm
D . 一位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3m/s
6、201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阅兵,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如图,每个方队从天安门东华表正步行进至西华表大约用1min的时间,东、西华表的距离为96m(不考虑队伍长度),则阅兵方队正步行进的速度大约是( )
A . 1m/s
B . 1.6m/s
C . 1.6m/min
D . 96m/s
7、小明写出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8、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 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 . 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 .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9、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 频率/Hz |
甲 | 50 | 2000 |
乙 | 100 | 500 |
A . 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 . 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 . 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 . 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10、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将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A射到O点,若将纸板B沿ON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角i为反射角
B . 角i增大时,反射光线顺时针旋转
C . 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90度
D . 纸板B沿ON向前或向后折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这时反射光不存在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像的大小(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vB(选填“=”“>”或“<”)。
3、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m/s。
4、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已知甲直升机的速度是160km/h,则乙直升机的速度应为m/s。
5、成语“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编钟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打击乐器,通过敲击大小不同编钟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口技表演者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他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特征。(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6、小明在奎星湖公园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而形成的;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虚像。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选填“加速” “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m,比较AB与BC段平均速度得vABvBC(选填“>”“<”或“=”)。
路程(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m/s) |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
sAB=0.3m |
tAB=0.5s |
vAB=0.6m/s |
vB=1.2m/s |
sBC=0.9m |
tBC=0.5s |
vBC= |
vC=2.4m/s |
sCD= |
tCD=0.5s |
vCD=3m/s |
vD=3.6m/s |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
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30°,测得反射角也为30°,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5)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2)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4)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如图为一湖底隧道,该隧道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
(1)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出了该隧道,小明在进入高速口时又看到了另一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该交通标志牌上数子的含义是什么?若他以此时仪表盘上的速度行驶,到达九江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