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 ( )
A . 防止火星飞溅到眼睛上,把眼睛烫伤
B . 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C . 防止红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D . 为了使眼睛看到焊接点
2、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 )
A . 逐渐变短
B . 逐渐变长
C . 先变长后变短
D . 先变短后变长
3、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甲、丁
B . 丙、丁
C . 乙、丙
D . 甲、乙
4、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 . a点
B . b点
C . c点
D . d点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
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B .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 .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7、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 全身呈绿色
B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 .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 .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8、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 一定大于20cm
B .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 . 一定小于8cm
D .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9、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 蜡烛
B . 月亮
C . 日光灯管
D . 煤气火焰
10、光的三原色是( )
A . 黄、绿、蓝
B . 红、绿、蓝
C . 红、黄、蓝
D . 红、黄、绿
11、光在下列几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 . 空气
B . 水
C . 玻璃
D . 真空
1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
A . 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B . 与镜面的大小有关
C .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D . 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13、一个人坐在离平面镜1.5m处的椅子上,如果人离开椅子后退了0.5m,则此人的像到椅子的距离是( )
A . 1.5m
B . 2m
C . 3m
D . 3.5m
14、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B .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C . 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D . 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15、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 (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2、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3、光在中传播最快,每秒传播m。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56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m。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就越强;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日食是当转到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5、如图所示,属于漫反射的是 图。
6、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 ;发生光的折射是 ;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
7、某同学在用玻璃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光路图,但没有标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等,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位置表示的物理量分别应该是:反射光线是,折射角大小是,界面的侧是空气。
8、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正立/倒立)的、等大的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此物体向透镜靠拢,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像逐渐变 。当物体移到离凸透镜10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也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通过凸透镜 (填“能/不能”)看到物体的像。
9、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距光心12cm的地方,若将烛焰置于主光轴上,一次距离光心15cm,另一次距离光心6cm,两次成的都是像。
10、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如下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镜对光线的 作用。
11、一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10°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成90°,则原入射角为 °或 °。
三、作图题(共5小题)
1、在图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点,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
2、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4、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5、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
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2、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上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像。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若此时将烛焰和光屏对调一下,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则所成的像将(______) (5)
A . 像不完整了
B . 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C . 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D . 像不完整了亮度变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