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5:焦耳定律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电流的热效应(共5小题)

1、下列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四种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 电风扇 B . 组合音响 C . 电暖气 D . 电冰箱
3、下列事例,属于防止电流热效应产生危害的是(  )
A . 养鸡场使用电热孵化器孵小鸡 B . 家里使用电热水壶烧水 C . 小明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 D . 电脑温度过高时,风扇会及时启动,给电脑降温
4、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计算器 B . 图片_x0020_100002 电视机 C . 图片_x0020_100003 电水壶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平板电脑
5、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
A . 与空调器相连的导线很粗 B . 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 C . 热水器的发热板装在底部 D . 电脑的主机中安装微型风扇

二、焦耳定律(共16小题)

1、有两条电阻丝,它们的电阻之比是2:1,把它们串联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在相等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之比是 (    )
A . 1:2 B . 2:1 C . 1:4 D . 4:1
2、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闭着等量的空气,A,B两U形管内的液面相平,电阻丝的电阻R1=R2=R3 . 小明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跟什么因素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实验在探究电热Q与电阻R是否有关 B . 通过R1的电流和通过R2的电流大小相等 C . 电阻R1两端的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相等 D . 通电后,A管的液面将会比B管的液面高
3、小华家电热毯内的电阻丝断了,她爸爸将电阻丝的两个断头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中发现接头处的电热毯烧焦了,其原可能是(   )
A . 电阻丝总长度变短,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B . 电阻丝总长度变短,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 C . 接头处电阻变小,相同时间内释放的热量更多 D . 接头处电阻变大,相同时间内释放的热量更乡
4、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小 B . 若容器外面的电热丝R3发生了断路,若与没断时的 通电时间相同,则左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小 C . 将右边并联的两根5Ω的电阻丝都放入到容器内,通 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左侧的大 D . 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 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
5、在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相等质量的空气,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R1<R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电阻丝R1和R2串联的目的是保证相同;U型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通电10s,观察到两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有关。
(3)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将一段导线与电阻丝R2并联,通电10s,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比(2)中左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6、某电炉丝电阻为100Ω,通电10秒钟产生热量4×103J,则通过电炉丝电流是(   )
A . 2A B . 4A C . 20A D . 40A
7、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比右侧的      (选填 “多”或“少”)。

8、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 ,通电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则通过甲、乙的电流之比为(   )
A . B . C . D .
9、如图所示,长度、横截面积一样,材料不同的两个长方体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阻分别为R1=2Ω,R2=4Ω,在它们表面涂上厚度一样的蜡。现在闭合开关给它们通电,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观察到(   )

A . R1上的蜡熔化得快 B . R2上的蜡熔化得快 C . R1、R2上的蜡熔化得一样快 D . 无法比较
10、某同学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是否有关。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其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以及阻值为R1和R2的电阻丝(R1<R2)。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是否有关;
(2)该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用来反映。
11、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

(1)实验中,乙容器外部的电阻的作用是为了使左右容器内导体的      不相等;
(2)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3)通过对比观察,      (选填“甲”或“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      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12、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物理学家是;将10Ω的电阻丝接在3V的电源上,5min内产生的热量为J。
13、中国24岁的青年科学家曹原研究发现,石墨烯在特定的条件下电阻突然变为0,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根据定律可知,如果用超导材料输送电能,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
14、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正容易发热,老化得更快。关于连接处的这一小段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连接处的电阻较小 B . 连接处的电流较小 C . 连接处的电阻较大 D . 连接处的电流较大
15、甲乙两电热器通过的电流之比为1∶2,通电时间之比为3∶2,电阻之比为4∶3,则产生热量之比为(   )
A . 1∶2 B . 2∶9 C . 9∶2 D . 2∶1
16、如下图所示,A、B、C、D是四个装了等温、等量水的相同容器,每个容器内放入同种材质、粗细相同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各线圈的圈数如图所示,合上开关,经过一段时间水温最高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A B . B C . C D . D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5:焦耳定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