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县德厚乡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左右为难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

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小亮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较合理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某固化化肥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氨味,可证明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 . 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 . 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 D . 利用洗洁精和汽油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污都属于乳化作用
4、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5、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考察和研究,认为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并向全世界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A . 可有效减少缺铁性贫血 B . 熔点较高 C . 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D . 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6、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 .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 .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7、某学生要用实验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有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稀盐酸四种物质,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 ①Cu+HCl ②Fe+AgNO3③Cu+AgNO3 B . ①Fe+HCl ②Cu+HCl ③Fe+AgNO3 C . ①Fe+HCl ②Fe+AgNO3 ③Cu+AgNO3 D . ①Fe+HCl ②Cu+HCl ③Cu+AgNO3
8、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是()
A . 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2 L B . 1 g锌粒与1 g 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 g C . 1 g 10%的稀硫酸加入1 g水后溶液变为2 g D . 20 ℃,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9、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B . C . D . HCl+NaHCO3=NaCl+CO2↑+H2O
10、向氯化铜、氯化锌、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
A . 氯化锌、盐酸 B . 氯化亚铁、氯化铜 C . 氯化铜、盐酸 D . 氯化锌、氯化亚铁
11、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 .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 .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12、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B . 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C . 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D . 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
1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996691357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向稀硝酸中加水 C . 图片_x0020_100003 双氧水分解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14、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     )
A . 尿素[CO(NH2)2] B .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 . 氯化铵(NH4Cl) D . 磷酸钙[Ca3(PO4)2]
15、下列有关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回收废旧金属 B . 寻找金属代用品 C . 生锈的金属要及时丢弃 D . 防止金属锈蚀
16、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 Mn+H2SO4=MnSO4+H2 B . Mg+MnCl2=MgCl2+Mn C . Fe+MnCl2=MgCl2+Mn D . Mn+CuCl2=MnCl2+Cu
17、某同学将沾有清水的细铁丝放入图示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图片_x0020_52095821

A . 铁丝不变,b液面升高 B . 铁丝不变,b液面不变 C . 铁丝生锈,b液面升高 D . 铁丝生锈,b液面不变
18、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强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往往需要进行硫化处理,橡胶制品中硫化程度越好,强度越大,弹性越差。请分析下列橡胶制品中硫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 橡皮筋 B . 汽车外胎 C . 普通气球 D . 医用乳胶手套
19、通常情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 . 蔗糖溶液 B . 酒精溶液 C . 食盐溶液 D . 澄清石灰水
20、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②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④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的方法除去.
(2)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3)75%的酒精溶液是医疗常用的消毒剂,该溶液的溶剂是
(4)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
2、从考古文物出土情况来看,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会生锈,铁器几乎保存不了,锈迹斑斑或者烂掉,说明金、铜、铁的活动性顺序是      
3、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图片_x0020_759571551

已知: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反应:①Fe2O3+3CO 2Fe+3CO,②Fe2O3+3C 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填序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      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生活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A 生石灰  B 盐酸

C 熟石灰  D 活性炭

(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常用于防毒面具的是
(4)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体系,仅南陵县今年就有五万余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指导5个环节,就是通过土壤测试,摸清肥力状况,遵循作物需肥规律,建立科学施肥体系,提出施肥配方,组织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科学施用。
(1)农技人员测得某农户稻田土壤的pH为7.8,该土壤为(填“酸性”或“碱性”)。
(2)还测得土壤中缺氮和钾,准备分步实施用碳酸氢铵和硫酸钾,请设计实验区分碳酸氢铵和硫酸钾(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2、医学上,氢氧化铝与目鱼骨粉(含碳酸钙)通常被用于治疗病人胃酸过多,试写出治疗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③是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填“是”或“否”),理由是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
2、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图片_x0020_587343799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产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      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      (填写化学性质)。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取2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云南文山县德厚乡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