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下列事实不能解释金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A . 自然界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 . “真金不怕火炼” C . 黄金质地比较软 D . 黄金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锈蚀
2、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 B . C . D .
4、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
A . Al B . Fe C . Mg D . Ag
5、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的金属是()
A . 锌板 B . 银板 C . 铜板 D . 铅板
6、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正确的是()
A .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 B .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 C . 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 D .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
7、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生成1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 . Zn和Mg    B . Fe和Mg    C . Zn和Fe    D . Mg和Cu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将A,B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用“>”或“<”或“=”表示)

(1)金属活动性:A      B。
(2)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A      B。
2、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生铁表面有      产生,②溶液逐渐变      ,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      出现。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3、如图是水果电池,制作方法是将铝片、铜片打磨后,一起插入新鲜橙子里面,观察到灯泡发光。通常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做负极,活动性较弱的做正极,利用橙汁内可导电的有机酸形成稳定的电流。

(1)铝、铜可做电极,利用了金属的      性。
(2)实验前,铝片和铜片要打磨的原因是      
(3)在这个水果电池中做正极的金属是      
(4)为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选择铝片和一种盐溶液,该盐溶液是      
4、我们的城市哈尔滨拥有公共自行车和纯电动汽车,便捷环保,符合世界范围内提倡的绿色出行理念,很受市民欢迎。请回答相关问题:

(1)传统自行车架一般采用的金属材料是锰钢,主要是利用了它具有_____的性能(填字母序号)。 (1)
A . 有金属光泽 B . 硬度大、韧性好 C . 抗腐蚀性好
(2)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普遍选用“密度小、强度大、价格低”的金属材料来制造自行车,符合上述特点的金属材料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
A . 铜合金 B . 铝合金 C . 钛合金
(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是由于打气筒内气体压强      轮胎内气体压强,才能将气体充入轮胎内。
(4)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一种便携式灌装充气罐,只需稍稍振荡就可快速为车胎充气。其充气的原理是罐中的硝酸铵分解生成空气中两种主要的成分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5)曹操专车是由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 记者通过统计发现,新能源电动汽车每公里耗电价格约0.3元左右,帝豪EV充电时间为快充48分钟,续航约250公里。而燃油车以滴滴专车雪铁龙C5为例,燃油每公里约0.6元。则曹操专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与常用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1)[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3)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或“弱”)。
(4)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5)[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Na+或①      

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6)[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错误”)。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