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 . 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 . 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 .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2、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可作散热材料 B .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 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 . 制取CO2 B . 收集CO2 C . 验证CO2已集满 D .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4、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 . 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 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 . 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5、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6、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一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
7、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 . 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 .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8、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使用太阳能   B . 乘公交出行   C . 使用一次性木筷   D . 增大绿化面积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请从 一氧化碳; 活性炭; 尿素; 氢气; 氦气; 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2)最清洁的燃料是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4)可用作化肥的是      
(5)充入灯泡内通电能发出有色光的是      
(6)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的气体是      
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开始通气时    ④变红,通气一段时间后①变红,②③始终不变色。

(1)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      
(2)①也能变红,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3、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      不同。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5O2 4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①中现象      , ②中现象      ,请你写出试管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个反应中      发生还原反应。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      
(4)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还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气体能与氧气反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标号)。
(5)用装置C收集NH3 , 该气体应从      (填标号)端通入集气瓶。
4、                          
(1)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所用的氧气从空气中获得的方法是      
(2)空气中的氧气按体积计算,大约是空气总体积的 。氢气可用天然气制取,这种方法制取的氢气中往往混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了证明混合气体中H2、CO2、CO三种气体都存在,一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以下实验。

(阅读提示)

①实验前,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

②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已处理。

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水后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装置的作用是      

②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③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另一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把其中的E装置换成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仿照上述实验过程,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一氧化碳存在,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注: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被D装置完全吸收,不考虑其他水蒸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前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m1

实验后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m2

实验前D装置总质量/g

n1

实验后D装置总质量/g

n2

利用如表数据,计算出能证明CO存在的质量关系是      。(用m1、m2、n1、n2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