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
B .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2、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 . 隔绝氧气
B . 降低着火点
C . 隔离可燃物
D .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 . 食盐
B . 烟花爆竹
C . 汽油
D . 罐装液化石油气
4、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 P2O5
B . 面粉
C . 镁粉
D . CH4
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 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6、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 . 柴禾是可燃物
B . 散热的速度快
C . 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 . 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木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 . 隔绝空气
B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8、以下几种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 将食盐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图S6-4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爆炸后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的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 。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选择序号填空)。 (2)
A . 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 . 湿毛巾会吸收CO
C . 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