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磷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 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C . 参加反应的磷的质量的4倍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5倍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的2倍
D . 每31份磷跟40份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71份五氧化二磷
2、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A . 7:1
B . 7:8
C . 7:16
D . 7:32
3、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
)。现有100gCaCO3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 生成CO2的质量是33g
B . 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 .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 . 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4、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40 | 5 | 16 | 15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5 | 30 | 26 |
A . b可能是催化剂
B . X的值等于15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5、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Ag2S。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
6Ag+2Al(OH)3+3X↑,X的化学式是()

A . H2S
B . SO2
C . SO3
D . O2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 .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S+O2
SO2
B . 2KClO3
2KCl+3O2
C . Fe2O3+3CO=2Fe+3CO2
D . HCl+NaNO3=NaCl+HNO3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分子的构成一定不同
B . 碳、氢、氧三种元素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 . 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D . 青蒿素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双氢青蒿素
9、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
B .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C . 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
D . 物质丁是复合肥
10、下列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碱性和挥发性,验证 。
(2)实验二中,在B试管加入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水和氯化钠混合前后的质量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石灰石,产生气体质量与石灰石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恰好完全反应后称的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8.1g,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稀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2)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2、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在试管中加入2g二氧化锰和适量氯酸钾,反应过程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试管中固体质量(g) |
14.25 |
12.65 |
11.05 |
9.45 |
9.45 |
(1)反应到 min时,氯酸钾就完全分解。
(2)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3)计算剩余固体中中氯化钾的质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