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化学常见题型知识点专练 28 探究题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O2中实验。

(实验现象)

O2%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若用如图1装置收集一瓶(15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方法是:在15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停止通入氧气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约为      mL。

(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      ,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      剧烈(填“剧烈”或“不剧烈”);

(拓展)小明指出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铁丝可能在氧气浓度为56%~59%的范围内燃烧。

2、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铁丝燃烧)如图1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和Ⅱ中的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I中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      

(2)Ⅱ中铁丝燃烧比I中更剧烈的原因是      
(3)Ⅲ中铁丝没有燃烧是因为      
(4)(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的水沿着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到室温,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广口瓶内氧气含量几乎为零),记录量筒内的起始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

量筒最后读数

所需时间

铁粉、 碳粉和10滴水

100

72

约120

10g铁粉、 碳粉、10滴水和少量氯化钠

100

72

约70

       

金属锈蚀是金属与      发生了反应。

(5)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过程
(6)实验开始后,广口瓶温度升高,说明铁锈蚀是      (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7)实验①和实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实验③表格的空白处样品的组成是      
(8)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试分析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学习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Ⅰ(提出问题)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经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反应方程式            (填“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1:取样,滴加足量的      

无气体产生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方法2:取样,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探究Ⅱ(提出问题) 中和反应过程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实验探究)

甲同学: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1~2滴酚酞,在溶液中插入温度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测得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②从图像可知,中和反应是      过程;请解释BC段的成因      

乙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小华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可信,你认为她的理由是      

4、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被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SO4

猜想二: Na2SO4和NaOH

猜想三:      

猜想四: 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5、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₂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1)【初步结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一定没有氯化钡。
(3)【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猜想一正确

6、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1)【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

(2)【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3)【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②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4)【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下图中装置序号)。

7、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有同学提出猜想四不正确,理由是       。

(3)(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填名称)。

       

猜想三成立

(4)(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9、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产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      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      (填写化学性质)。
10、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得到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无明显现象

为进一步证明结论正确,他们又将该气体通入      溶液中,观察到了预期的白色沉淀.

(结论)加热氯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11、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 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⑴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含有铵根离子

⑵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没有      存在

⑶取⑵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      

      

有Cl-存在

[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若步骤⑵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      (选填“是”或“否”)可行,请简要说明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9年初中化学常见题型知识点专练 28 探究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