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9.1有机物的常识 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 . 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2、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是可燃物
3、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 . 一氧化碳
B . 甲烷
C . 氧气
D . 氢气
4、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归类 |
A | 甲醛、霉菌毒素、可卡因 | 有毒物质 |
B | 煤、酒精、天然气 | 化石燃料 |
C | 甲烷、二氧化碳、醋酸 | 有机物 |
D | 钢、不锈钢、玻璃钢 | 复合材料 |
A . A
B . B
C . C
D . D
5、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
乙醇
B .
青蒿素
C .
富乐烯
D .
葡萄糖








6、蜡烛和酒精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这两种物质在空中燃烧都发白光
B .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可以验证它们燃烧都生成水
C . 根据燃烧产物相同,判断这两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D . 它们都具有可燃性,那么具有可燃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燃料
7、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关于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缩醛属于有机化合物
B . 甲缩醛中含有氧分子
C . 甲缩醛由三种元素组成
D . 甲缩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7.4%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在SO2、NaOH、粉尘、CO2、甲醇、CO几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填入下列空格内:饮用假酒引起中毒导致眼睛失明,是由于假酒中含有的原因;用煤炉取暖时发生中毒,原因之一是由于室内排放不畅而引起的;煤中一般都含有硫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
2、甲烷的俗称 ,物理性质 ,甲烷燃烧发出 火焰,甲烷的收集方法有 .
3、乙醇俗称酒精,可把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做燃料使用,由此推测乙醇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若23g乙醇完全燃烧产生27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乙醇中氧元素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比是 。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一辆载有近30吨苯酚的槽罐车途经某市时发生侧翻,约有10吨的苯酚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酸臭气味,对该市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威胁.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苯酚化学式为(C6H6O)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现场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 .
(3)你认为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合理的是 .
①用水进行冲洗或用泥土填埋
②挖隔离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③随时监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
(4)用木屑吸附残余的苯酚,然后燃烧处理.写出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2017年5月18日,中国又创下一项世界第一,在我国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预计在2030年以前可燃冰资源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可燃冰中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
(3)可燃冰属于未来的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3)
A . 汽油
B . 太阳能
C . 氢能
D . 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