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15 酸碱盐的综合应用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 . 气体的体积    B . 沉淀的质量 C . NaCl的质量    D . 混合溶液的pH
2、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流程I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 B . 流程II吸氨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 . 上述流程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 . 流程IV、V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 .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 . 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K+、Cu2+、Cl、SO42    B . Mg2+、Na+、Cl、CO32 C . Na+、Ba2+、Cl、NO3    D . H+、NH4+、NO3、Cl
5、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影响化学实验的结果,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氯化钠溶液 C . 蒸发氯化钠溶液 D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6、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有少量OH、SO42。在c处取得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物质应是下列那一组?()

A . MgSO4、NaCl B . H2SO4、Ba(NO3)2 C . BaCl2、HCl D . H2SO4、MgCl2
7、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①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 B . ②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 . ③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D . ④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
8、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AgNO3与AlCl3 B . HNO3与K2 CO3 C . Cu(OH)2与HNO3 D . MgCl2与ZnSO4
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 .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C . 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
10、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不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的是(   )
A . 氯化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钾    B . 氯化镁、氢氧化钾、硫酸、硝酸铵 C . 氯化钡、氯化锌、硫酸钠、硝酸铜    D . 盐酸、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为断加入生石灰 C .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 向一定量的氯化镁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重
12、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B . 向稀硝酸中加水 C . 双氧水分解 D .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三正确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产生气泡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错误,理由是      

(4)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不过量),然后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实验后,对“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含有那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溶液中只含有NaOH一种溶质

乙同学猜想: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和Ca(OH)2两种溶质

丙同学猜想:溶液中含有NaOH、Ca(OH)2

(1)(表达与交流)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2)(活动与探究)请评价乙同学的猜想      
(3)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若无明显现象即可得出自己猜想正确的结论,请对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4)请你选择与甲同学使用的物质不同类别的另一类物质,验证丙的猜想,则你选择的试剂是      
(5)(解释与结论)若通过实验证明甲和丙同学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则无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6)(归纳与总结)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在选择化学试剂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成分若干小组开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一)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1)甲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      ;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上述实验甲组同学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提出问题二)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2)同学们想要利用找到的生锈的铁钉继续探究,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将混合后的溶液倒入盛有生锈铁钉的另一试管中,观察到      的明显现象。

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与乙组相同,但是丙组同学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丙组结论:生锈的铁钉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3)(交流讨论)你认为乙、丙两组中哪个小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4)(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      来判断有化学反应发生。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KCl、K2SO4、Na2SO4、NaCl

第二次

KCl、BaCl2、Na2SO4、K2SO4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错误.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验的离子是      ;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      溶液(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
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碱的性质“探究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同时通入CO2气体,前者变浑浊,后者未见明显现象。对此,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乙组同学如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利用下面的实验用品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烧碱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

设计方案:

①制取CO2气体;

a.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b.请你从图中,选出正确的发生装置(填字母)      ,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      。往装置中加药品前一定要      

A B C D

②组装实验装置:(除需要烧碱溶液外)还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E

③验证假设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向装有CO2的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后,

立即连接实验所选装置,振荡反应容器

      

提出的假设      (填 “成立“或”不成立“)

④反思与应用:a.本实验从反应物的角度,利用      的改变验证了反应的发生。b·在实验室中,久置的烧碱溶液会变质,其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因此,烧碱溶液应      保存。

三、综合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E分别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 可以用来配制波尔多液,D是年产量最高的一种金属,A和E有两种元素是相同的,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小。方框内之间的连线表示二者可以发生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反应均在初中范围内)


(1)请写出D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D      ,E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足量的B溶液加入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2、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      、盐酸(只写一种).加盐酸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制碱原理为: ,该反应原理可看作是由:① 和② 两个反应加合而成,则该反应类型为       
(3)X的化学式为      
(4)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      ,Y的化学式      ,写出Y的一种用途      
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图甲

图乙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方程式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填“>”、“<”或“=”)7。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4)
A . Na2CO3         B . HCl         C . CuSO4         D . NaCl
4、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貭,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己略去。已知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液体,F为气体,I能与A反应生成个数比为1:2的+2价、+3价铁盐。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H      
(2)上述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3)写出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I和A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CuSO4溶液100 g,向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NaOH溶液80 g,过滤,得到滤液175.1 g。请计算:
(1)该反应生成沉淀       g;
(2)该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uSO4+2NaOH=Cu(OH)2↓+Na2SO4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9年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15 酸碱盐的综合应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