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 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B .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C . 用铁水浇铸工件
D . 冬天,洗热水澡时室内玻璃面变模糊
2、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树为参照物,人和船是运动的,如果用人作参照物,则船和树分别是 ( )
A . 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
B . 船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
C . 船和树都是运动的
D . 船和树都是静止的
3、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
A . 30°
B . 45°
C . 60°
D . 90°
4、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 . 甲
B . 乙
C . 树
D . 路面
5、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
A .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 .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 .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
D .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C . 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 . 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7、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8、下列选项中是晶体的是( )
A . 蜡
B . 沥青
C . 冰
D . 玻璃
9、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 . 36.6℃
B . 39.6℃
C . 37℃
D . 76.2℃
10、下列成语描述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杯弓蛇影
B . 凿壁借光
C . 一叶障目
D . 立竿见影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像的高度为 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2、“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 大.
3、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电影院里的幕布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这样做是利用光的(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4、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和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5、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的平均速度是m/s。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汽车才停止下来,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大小;
(2)这段时间内该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深是多少?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
2、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五、实验题(共4小题)
1、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2、小刚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
(1)在此过程中,小刚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当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杯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
(3)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4)如表是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5)由数据记录可知,在8min到10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50 |
57 |
64 |
71 |
78 |
85 |
91 |
96 |
98 |
98 |
98 |
3、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用试管装加热物质放在装水的烧杯中进行加热,好处是;
(2)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
(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填“固”或“液”)态;
(4)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5)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min。
4、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填“虚”或“实”)像;
(6)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7)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