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能听出是小提琴还是二胡在演奏乐曲,主要依据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3、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
A . 汽化吸热
B . 熔化吸热
C . 凝华放热
D . 升华吸热
5、行驶中的列车,其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 . 车窗
B . 铁轨
C . 路边的树
D . 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
6、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 )
A . 橡皮的宽度
B . 圆珠笔的长度
C . 课桌的高度
D . 物理课本的长度
7、下列事例中不能利用声波完成的是( )
A . 测量海底深度
B . 探测鱼群的位置
C . 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 . 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8、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重敲频率高
B . 轻敲振幅大
C . 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 . 两次敲击响度不同
9、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乙的速度越来越大
B . 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
C . 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
D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的大小为46°
B . 当水面升高时,入射角将增大
C . 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 . 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2、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凇”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下课了铃声响起,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铃声是通过传入人耳中的;走廊内禁止喧哗,这是在减弱噪声。
4、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5、池塘边的柳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1)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柳叶,是因为光在柳叶的表面发生了反射。
(2)柳叶向下飘落的过程中,以其为参照物,水面(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此时柳叶在水中的像水面(选填“靠近”或“远离”)。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在男子1000米跑测试中,小明同学的成绩是3分40秒,这次测试中,小明同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结果保留2位小数)
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A地经过B地到达C地。已知汽车从A地开到B地用时t1=120s,平均速度v1=12m/s;从B地开到C地的平均速度v2=25m/s,A、C两地的距离s=2040m,求:
(1)A、B两地的距离;
(2)汽车从B地开到C地所用的时间。
四、实验题(共6小题)
1、小明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说明水可以。
(3)用图乙所示的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手应按在图中的(选填“A”或“B”)处。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应该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些。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3)通过实验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温度/℃ |
88 |
92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1)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某探究小组记录的数据如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这说明当时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
(3)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现象形成的;
(4)仔细观察水的沸腾,发现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越来越(选填“大”或“小”)。
4、小杰同学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选用A、B两种物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目的是使固体(写出一点)。
(2)如图乙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当温度是82℃时,该物质是(选填“固态”或“液态”)。
(3)还有哪种物质熔化过程温度变化的规律与A物质相似?(举一例)。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纸板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转动。
(1)为了在硬纸板上同时呈现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白色硬纸板应竖立在平面镜上,并保持硬纸板的A、B两部分在;
(2)实验中,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______; (2)
A .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 .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请画出图乙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1)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实验中,蜡烛B(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此时如果眼睛在图中的c点处观察,(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3)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其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