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4cm
B . 7cm
C . 10cm
D . 16cm
3、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要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A . 熔化、液化、凝华
B . 液化、汽化、升华
C . 升华、汽化、熔化
D . 凝固、液化、凝华
4、有关参照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
B . 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
C .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以有利于研究运动情况的物体为好
D . 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不变的
5、c919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里“极轻”表明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
A . 质量小
B . 重力小
C . 密度小
D . 弹性大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 .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 只要听到声音,那么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7、在如图 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 . 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 . 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 . 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8、下列声音的实例中,其解析正确的是( )
A . 噪声检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音调
B .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 . 医生用“B超”检查患者身体是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 .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到水花飞溅的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9、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C . 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收热量
D .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10、下列光现象有一个与其他形成原因不同,请选出对应的选项(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倒影
C .
手影游戏
D .
树下阴影




11、下列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噪音的( )
A . 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B . 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C . 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
D . 放鞭炮时捂住耳朵
12、下列各种“成像”中,关于其对应成像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像是等大、倒立的虚像
B . “平面镜成像”——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
C . “照相机成像”——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 . “放大镜成像”——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
B .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D .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4、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 , 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 . 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那么( )
A . 这个空心球是甲,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cm3
B . 这个空心球是甲,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5cm3
C . 这个空心球是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cm3
D . 这个空心球是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5cm3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 .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 . 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 . 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D . 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一辆小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某时刻汽车速度计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是km/h;如图乙所示,是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情况下,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不应短于min。
2、“小孩尖叫声刺耳”是描述声音的;民间有人依模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惟妙惟肖地进行歌唱,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微信支付宝扫码是现在流行的支付方式.如图所示,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摄像头相当于(凸/凹)透镜,某次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的左右两边都没有显示在手机屏幕上,要显示出完整的像,应将手机二维码(远离/靠近)。
4、科学家硏发岀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碳粉(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纸张上的黑色碳粉(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5、清晨,小李在清澈的河边散步,A是其眼睛位置,发现水中的B处有一块“鹅卵石”,如图所示,其实所看到的“鹅卵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真正的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6、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 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是m3 , 该泡沫钢的孔隙度是%.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图中已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并标明发光点S的像点S的位置。(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如图所示,太阳光线AO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井口,若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五、实验题(共3小题)
1、一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某固态物质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同时升温缓慢,便于记录温度和观察现象。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
(2)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图中M应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将蜡烛A放在M前点燃,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在(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再一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向(选填“左”、“右”)移动光屏,此时所成的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并记下小矿石质量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m=g: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体积V=cm3;由此可算得小矿石的密度ρ=kg/m3;
(4)步骤E中:“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这里所说的“适量”的准确的含义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4)
A . 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 . 能淹没小矿石,且小矿石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 . 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 . 能淹没小矿石,且小矿石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六、计算题(共3小题)
1、为了测量声音在某根铁管中的传播快慢,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了两次声音,其时间间隔2.6s,已知铁管的长度是952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先听到的声音是在什么介质传播的?
(2)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多少?
2、甲,乙两位同学一起从校门同时出发沿相同路线去公园,甲同学匀速跑了一段路程之后停下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再接着匀速跑。乙同学一路上没有休息,一直匀速跑,最终甲同学还是比乙同学先到公园。他们从校门到公园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1)甲同学从校门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甲同学到公园时,乙同学距离公园还有多远?
3、某冰库中有一个装满冰的瓶子,从冰库中取出该瓶子,测得瓶和冰的总质量为790g,根据瓶子外壁标注,可知该空瓶质量为250g,过了一段时间后,冰全部熔化成为水。不考虑蒸发影响,已知:ρ冰=0.9g/cm3 , ρ水=1g/cm3。求:
(1)空瓶的容积。
(2)冰全部熔化后,为了能将此瓶重新装满,需向瓶中再加水的质量为多少?
(3)向装满水的此瓶中缓慢放入质量为120g的某种金属块,待水不再溢出,擦干瓶外的水后得瓶子总质量为925g,则该金属的密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