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矿石粉碎 B . 冰雪消融 C . 干冰升华 D . 谷物酿酒
2、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A . 道尔顿 B . 侯德榜 C . 拉瓦锡 D . 门捷列夫
3、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实践与之相符的是(   )
A . 小区铲除绿化增加停车位 B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 . 树枝落叶清扫后集中焚烧 D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液态氧 B . 空气 C . 食用醋 D . 河水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 B . 二氧化碳 C . 氯化钠 D . 金刚石
6、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氯 cl B . 硅Si C . 汞 Ag D . 氖 NE
7、已知氰化钠(NaCN)是一种管制使用的剧毒药品,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4 C . -2 D . -4
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 . 氧气具有可燃性 D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9、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有关金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子数为79 B . 原子序数为118 C . 核电荷数为79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g
10、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质子数相等 B .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C . 硫酸(H2SO4)和磷酸(H3P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D . 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
11、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A . B . C . D .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 分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C . 原子呈电中性 D . 离子可分为阴离子与阳离子
13、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用途B.元素之最
液态氧气:火箭的燃料
二氧化碳:温室肥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2
C.物质鉴别D.环保知识
盐水和蒸馏水:蒸干后观察现象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减缓“温室效应”:开发新能源
防治“雾霾”:减少白色塑料的排放
A . A B . B C . C D . D
14、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 . 55% B . 60% C . 62% D . 70%
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镁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白色的烟雾 C . 铜绿加热固体从绿色变为红色 D .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化学式:C15H24O5)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双氢青蒿素是氧化物 B . 双氢青蒿素中含有12个H2分子 C . 双氢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 双氢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5∶24∶5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二、双选题(共2小题)

1、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C . 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D . 中的“-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生成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B .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溶液中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的二氧化锰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D .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学习和掌握物质及反应的表示、应用是进一步化学学习的基础。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钠原子      ;②金刚石      

③五氧化二磷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请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用字母填空(每种物质只可选用一次)。

A.碘酸钾  B.氢气  C.氮气  D.干冰  E.石墨

①可用于灯泡填充气的是      ;②能防治甲状腺肿大的是      

③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④常用的电极材料是      

(3)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 CO2下同),并标明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反应;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③碳酸受热分解      

2、水是生命之源,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下图是某矿泉水的标签中的一部分。

①该天然矿泉水产地儿童智力发育较好可能与矿泉水中的      元素有关,它属于人体必需的      元素(填“微量”或“常量”)。

②每瓶该矿泉水中至少含有硫酸根离子      mg。

③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产生碘化镁,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应物           B.供热剂        C.催化剂

(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①生产流程中的絮凝剂通常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有色、异味物质的设备是:      。(从上图设备中选填)

②下图1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      

(3)上图2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试管b中的气体可以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上图3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4)
A . ①处是出水口,②处是入水口 B . ①处是入水口,②处是出水口

四、简答题(共2小题)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医院可用A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       (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2)B实验为确保实验成功,首先保证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如果装置漏气,则测出的O2的含量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集气瓶底预先放水的作用是      
(4)D实验常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的分离。

①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以下实验目的中可利用此实验方法达成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双氧水制氧气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

B.除去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C.从蔗糖水中提取蔗糖

D.将铁粉与铜粉分离

2、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2)若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图1中步骤②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②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 ”的个数比为      ,反应类型为      

③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4)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4)
A . 易溶于水 B . 有挥发性 C . 受热易分解
(5)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 , 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 B中的现象是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6)【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④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      g。

⑤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写计算过程)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对课本的实验改进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体现;宏观实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萍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萍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可以迅速观察到明显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提示:氢氧化钠固体能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量)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萍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只需写一点)。
(4)【思维拓展】小蕊受小萍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蕊查阅资料得知: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化学式H2SO4),没有挥发性,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钠和水,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蕊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分别是            
2、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该装置中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若要制备几瓶CO2 , 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      
(4)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      

②下列哪些方法可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填序号);

A.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部

B.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伸至集气瓶口

C.将点燃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5)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N2时,应选择      组合而成的装置;
(6)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下图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        (填序号)。

(6)
A . 反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 .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 . 可控制反应速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