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45cm B . 12.34cm C . 12.35cm D . 12.36cm
4、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 在学校周围植树 B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 . 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5、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 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 .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 .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1,所用时间之比是 2:3,则速度之比 是(   )
A . 9:2 B . 2:1 C . 1:2 D . 2:9
7、小明将长短不同的两支蜡烛点燃后放入玻璃罩中,小华认为短的蜡烛会先熄灭,小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8、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 . 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 .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D . 读数的时候,视线必须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9、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
A . 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 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 . 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 . 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0、图中的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A物体做变速运动 B . B物体做变速运动 C . 两物体速度关系是vA>vB D . B物体运动1.5s时的速度是3m/s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王亮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是由        传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       中传播比在       中要快.

2、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3、某同学郊游时,用0.5h走完1.4km的路程,休息0.5h后,再用0.5h走完1.3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即      m/s。
4、三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量的水,水位由高到低,如图所示,用筷子敲击它们,振动发声.且瓶子发出声音音调最低;若放下筷子,改用嘴对着瓶口吹气,也能由于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

5、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能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医院里可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声音能传递      
6、我国古代诗词里描述相对运动的例子很多。“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中的两句。“远树”迎面而来是以为参照物;以为参照物“远树”也可以看成是静止的。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7、“歌神”陈奕迅在一次综艺活动中表演“狮吼震碎玻璃”,他先是将玻璃杯放在喇叭前,然后拿着话筒远离玻璃杯的过程中,若以玻璃杯为参照物,则他是(选填“运动”“静止”)的;接着他唱出歌曲《爱是怀疑》,将“爱”字拉长,声音响亮震遍全场,玻璃杯也随之破裂,玻璃杯破裂说明声音能够传递(选填“信息”“能量”).
8、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 40m 做加速运动,后 60m 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 15s.他经过中点(50m 处)时的速度是m/s,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9、如图所示,是测量木块长度的情景。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木块长为cm。

图片_x0020_100001

10、汽车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住在马路边的居民总觉得汽车声音很吵是因为汽车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较大.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并由此推理可知: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 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 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 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