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根据元素周期律,由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事实(  )


 事实

 推测

 A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

56Ba(IIA族)与水反应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Ge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2、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

①在大亚湾核电站已安全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③④⑤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B . F的结构示意图: C . CO2的结构式:O﹣C﹣O D .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NA C . 常温常压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5、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合是(   )
A . Ba2+、Na+、CO32、SO42 B . Mg2+、Cl、Na+、SO42 C . K+、Cl、HCO3、NO3 D . K+、Na+、Fe2+、NO3
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 B . 在共价化合物里,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C . 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D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 . 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 .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D . 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8、同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最大,选择下列组合中的反应条件(   )

①锌粒②锌片

③锌粉

④10%的硫酸

⑤20%的硫酸

⑥98%的硫酸

⑦加热

⑧用冰冷却

⑨不断搅拌

⑩迅速加入锌后静置.

A . ②⑤⑦⑩ B . ①④⑧⑩ C . ③⑤⑦⑨ D . ③⑥⑦⑨
9、某含有铝电极的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铝电极上流出,下列有关该电池另一电极的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 镁、NaOH溶液 B . 铜、稀硫酸 C . 铜、浓硝酸 D . 铁、CuCl2溶液
10、下列事实与电化学原理无关的是(   )
A .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B . 镀锡铁桶的镀层破损后,破损处很快会出现破洞 C . 轮船吃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有一定数量的锌块 D . 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科学家玻尔被迫离开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明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把心爱的金质诺贝尔奖章放在盛有“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的玻璃容器中:Au+HNO3+3HCl═AuCl3+NO↑+2H2O.战后玻尔返回祖国,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又重新铸造成奖章.下列方法中,不能从溶有金的王水中提取出金的是(   )
A . 萃取 B . 蒸发灼烧 C . 用Fe置换 D . 电解
12、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B . 海水中含有溴元素,只需经过蒸馏等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单质 C .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 . 从海水中提镁时,利用海滩上的贝壳制Ca(OH)2

二、双项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CO32+2H+═H2O+CO2 B .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Fe+2H+═Fe2++H2 C .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 . Ba(OH)2溶液中加入硫酸:Ba2++2OH+2H++SO42═BaSO4↓+2H2O
2、金刚砂(SiC)可由SiO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SiO2+3C SiC+2C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SiO2 , 还原剂为C B .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 . 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SiC转移4 mol电子 D . 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SiC,氧化产物是CO,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短周期元素R,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X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Y与Z的原子序数相差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最外层电子数:Z>R>Y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 . R,X的氧化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D . X和Y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装置来制备氨气 B . 用装置来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 . 用装置来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D . 用装置来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消耗2n mol C D .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6、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干燥,加热灼烧

制取Al2O3

B

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检验气体产物中的CO2

C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

验证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验证该溶液中肯定有NH4+

A . A   B . B   C . C   D . D

三、综合题(共6小题)

1、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放入水中,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配制Fe2+的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被氧化而变质,常需加入铁粉.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铁粉的作用:      
3、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结构式为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Fe2O3还可用于“铝热法”炼铁,铝热反应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于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Na2O的电子式为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4、X、Y、Z、W代表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它们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部分结构特点

部分性质

X

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

个电子

X有多种氧化物,如XO、XO2

Y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的一半

Y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

Z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

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

W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W的单质化学性质虽较活泼,但只需常温保存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不能用字母X、Y、Z、W作答,请用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写):

(1)X的元素名称是,X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2)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周期,第族.Z和W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3)X、Y、Z、W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4)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5)铜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气体分子(YX)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请写出(YX)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B

C

D

E

①能使溴水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

条件下反应生

成物质C

①由C、H两

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①由C、H、O三

种元素组成

②能与Na反应,

但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

③能与E反应生成

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的酯

①相对分子质量

比物质C小2

②能由物质C氧

化而成

①由C、H、O三

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水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叫做      ;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      .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⑥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均褪色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5)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类型为      
6、某同学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后,联想到曾用H2O2制备氧气,于是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试管中加入3mL 2%H2O2溶液和3滴蒸馏水

试管中加入3mL 5%H2O2溶液和3滴蒸馏水

试管中加入3mL 5%H2O2溶液和3滴蒸馏水

1mL 0.1mol/L FeCl3溶液

试管中加入3mL 5%H2O2溶液和3滴稀盐酸溶液

1mL 0.1mol/L FeCl3溶液

试管中加入3mL 5%H2O2溶液和3滴NaOH溶液

1mL 0.1mol/L FeCl3溶液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研究表明,将新制的5%的H2O2溶液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放出,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1)上述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甲和实验乙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丙、实验丁和实验戊的实验目的是      
(3)请根据该同学查阅的资料分析H2O2的性质,解释实验甲和实验乙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4)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对实验丙、丁、戊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在2分钟内6个时间点对注射器内气体进行读数,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s

20

40

60

80

100

120

气体体积/mL

实验丙

9.5

19.5

29.0

36.5

46.0

54.5

实验丁

8.0

16.0

23.5

31.5

39.0

46.5

实验戊

15.5

30.0

44.5

58.5

71.5

83.0

①对实验戊,0~20s的反应速率v1=mL/s,100~120s的反应速率v2=      mL/s.不考虑实验测量误差,二者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如图是根据实验收集到最大体积的气体时所用时间绘制的图象.曲线c表示的是实验      (填“丙”、“丁”或“戊”).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将9.6g铜单质置于200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溶液体积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反应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标况下);
(2)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3)参加反应的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