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来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
A . 次声波
B . 超声波
C . 紫外线
D . 红外线
2、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 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 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 . 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 .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4、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初中生的身高30dm
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 . 人的平均密度1.0×103kg/m3
D . 初中生的腰围约200cm
5、下列四个实验中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
B .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 .
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D .
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6、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 .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 .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 .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 .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8、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是平行光束
B . 一定是会聚光束
C . 一定是发散光束
D . A,B,C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9、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 . 甲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 . 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D . 乙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的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 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
C .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30~50℃
D .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8℃
三、填空题(共9小题)
1、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2、单位换算:0.5h=s;72km/h=m/s。
3、在去年我县中学生文艺汇演上,李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观众耳中的。
4、渔船向海底发射探测鱼群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鱼群与渔船的距离是: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地面的监测设备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监控飞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5、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
6、生活中经常提到“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形成的,后者是由形成的。
7、一个2.5L的瓶子里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kg/m3 . 当它用了一半,剩余油的密度是kg/m3。
8、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的处。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石块的质量为g。
9、一体积为30dm3的铁球,质量为79千克,则该球是(选填“实心”或“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dm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酒精,则该球的总质量是kg。(ρ铁=7.9g/cm3 , ρ酒精=0.8g/cm3)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本实验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公式是:;
(2)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填名称);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cm/s;
(4)实验中可以发现vBCvAC(选填“>”、“<”或“=”)。
2、小果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把蜡烛和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的两侧,如图1所示。然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直到呈现出最清晰的像,然后记录蜡烛和光屏分别到凸透镜的距离;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处,接下来的探究操作不必要的是_____(填字母); (3)
A .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蜡烛的像
B . 在凸透镜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C . 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4)如图2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子骁同学从家中出发到大润发超市,其中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子骁同学步行的速度。
(2)子骁同学到大润发超市全程的平均速度。
(3)以子骁同学骑车的速度,请计算他骑车50s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