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十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关于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雪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B . 雾是由水汽化而成的
C . 露是由水液化而成的
D .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河岸上的树
B . 船舱
C . 迎面驶来的船
D . 河水
3、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 .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4、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的状态是( )
A . 固态
B . 液态
C . 固液共存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下列物理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是20m/s
B . 心跳一次所用的时间为0.1s
C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D .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
6、下列图像中,能够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可能直接对话
B .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D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8、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 .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 .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 .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9、甲同学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前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后端可以听到( )
A . 一次声音
B . 两次声音
C . 三次声音
D . 四次声音
10、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B . 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C .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D . 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18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编“能”或“不能”)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0m/s=km/h;240min=h
3、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做成的。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如果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量36.5℃的乙的体温,则测出乙的体温是℃。
4、王芳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她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5、暑假中,张华一家自驾去四面山旅游。刚刚进入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与。(选填“汽车”或“青山”)
6、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较大。
7、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冰是由水放热(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成,我国黑龙江北部地区最低气温曾达到-52.3℃,若要测出此时气温,则应使用(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和酒精熔点分别为-39℃、-117℃)
8、张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是,记录下五组数据:5.38cm,5.34cm,5.43cm,5.37cm,5.35cm.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的,它是,物体的长度更接近。
9、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乐器声音的不同;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很大。
10、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1、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变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变成小冰晶或变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变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示例:物理信息:干冰变成气体。
物理知识:升华。
作答:物理信息:
物理知识: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过程 |
小雨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 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 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穿 过软木塞伸入瓶中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
论证 | ⑴在没有抽气时,小雨用家里的电话拨 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 听见手机铃声. ⑵当小雨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次 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
结论 | 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并推理,小雨得 出的结论是. |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该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3)斜面上所带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那么,AB间的长度应该记为cm,AB段所用的时间是,AB段的平均速度是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这是因为路程不变,时间偏了(填“长”或“短”)。
(5)BC段的平均速度vBCvAB(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3、下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像;
(1)为了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装置图中所需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火柴和。
(2)这个装置应该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没有直接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而且使该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
(4)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它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由图判断出这是的熔化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果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6)图中的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填“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张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张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
(1)若张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从标示牌到珞璜)用了20min,则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珞璜最快需要几分钟?
2、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30km,海浪的推进速度是150m/s,试求: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用“秒”作单位)。
3、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距离正前方峭壁71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秒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汽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峭壁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