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
A . 1996年 B . 1997年 C . 1998年 D . 1999年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A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发展民营经济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设立经济特区
3、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遵义会议 C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
A . 开展土地改革 B . 发动“大跃进” C . 建立人民公社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 城市 B . 农村 C . 沿海 D . 内地
7、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A . 连云港 B . 南通 C . 湛江 D . 深圳
8、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是在(    )

A . 1978年 B . 1988年 C . 1990年 D . 1992年
9、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 .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1、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

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A . 土地改革完成 B . “大跃进"运动开展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1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 . 毛泽东、周恩来 B . 毛泽东、邓小平 C . 邓小平、江泽民 D . 江泽民、胡锦涛
1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 . 实行改革开放 B .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 . 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 . 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4、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 ②“一大二公” 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①③④
15、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 实行改革开放
16、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 .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 中共七大的召开 C .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7、形成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两次会议是 (    )
A . 中共一大、中共七大 B . 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D . 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18、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家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合同书上庄严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从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    )

A . 建立农村互助组 B . 建立人民公社 C . 建立农村合作社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  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
A .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 .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 .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 . 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20、

下图是“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    )

A . 北京 B . 深圳 C . 安徽凤阳小岗村 D . 上海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      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召开。全会确立            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和实行      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            的正确道路。
2、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            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决定在                        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      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      三角洲、      三角洲、      地区和      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      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三、材料解析(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完成: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注重探究,在探究中拓展思维,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是信息时代学习的突出特征。让我们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认真的探究,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风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这是中国农村面貌即将迎来新_轮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国家信息中心学者徐宏源说:“这势必会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一一宋振远、邹声文、张旭东《划时代的决定一一写在废止农业税条例之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农村采取的什么土地政策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05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制定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