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际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如图,一个充满紫色气态碘的带手柄密封玻璃管,逐渐冷却后,可观察到气态碘直接变成固态碘颗粒,这个过程在物态变化中称为(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汽化 B . 升华 C . 凝华 D . 凝固
3、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B .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 . 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D . 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4、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 . 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 C . 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D . 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
5、如图是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矫正 D .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6、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种物质,固态时的密度一定比液态时的大 B . 根据m=ρV可知,体积越大的物质,质量也越大 C . 火灾时有毒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上方 D . 把一块橡皮泥均分为两块后,每块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
7、氧气瓶里的氧气(气体)原来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用去一半后,下列关于瓶内剩余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仍为m、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 B . 质量变为 、体积变为 、密度仍为ρ C . 质量变为 、体积仍为V、密度仍为ρ D . 质量变为 、体积仍为V、密度变为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图所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一架加油机率两架歼10水平飞越天安门广场。加油机以200m/s的速度相对(选填“地面”或“歼10”)飞行的,则歼10相对地面的速度是m/s,相对于加油机的速度是m/s。

图片_x0020_100008

2、雨后的天空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如图所示.彩虹主要是由于太阳光在空气中的小水滴里发生      而产生的;彩虹常呈现出七彩颜色,说明太阳光是      光;七色光由上到下的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水滴对      光的折射能力最强。

图片_x0020_100009

3、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若在太空中进行此实验,(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图片_x0020_100019

4、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音时的波形图。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它们所发的音具有相同的,但不同。

图片_x0020_100011

5、如图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2

(1)这种合金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像的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
(3)对比AB段和CD段,温度上升较快的是段。
6、如图,某地一高楼的窗玻璃反射太阳余辉,酷似楼房失火。造成这种“失火”的原因,是因为玻璃反射太阳余辉属于反射,而楼体外墙不会形成这种“失火”,是因为外墙的反射属于反射。当时在高楼附近的一些人看不到“失火”是因为他们位置在玻璃反射太阳余辉的光线区域

图片_x0020_100013

7、小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先将蜡烛和光屏分别固定在光具座的20cm和65cm处,然后移动透镜,在光屏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用符号和不等式表示);接着小薇将光屏移到80cm处,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此时透镜要向(填“左”或“右”)移动,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须满足

图片_x0020_100014

8、填写下面的读数:

图片_x0020_100024

(1)物体的长度为cm,分度值是
(2)温度计的示数为℃;
(3)汽车速度表示数为km/h。
9、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选填“能或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10、阅读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波(无线电波与光的性质一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的巡航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90﹣150千米,可以搭载高分辨率摄像机、专业光学相机、红外相机等。

如图是航拍“无人机”。下表是本款无人机的部分技术参数。

旋翼数量(个)

4

工作噪声(dB)

<90

遥控距离(m)

3000

整机质量(g)

500

充电时间(min)

200

飞行时间(min)

6~12

回答下列问题:

(1)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随身携带的相机相对于无人机是(选填“静止”“运动”)的;
(2)该无人机飞离地面10m高处,其质量为kg;
(3)无人机能在空中飞行,是依靠四个旋翼对空气产生的作用,从而获得的升力;
(4)2014年,我国研究出新型除雾霾无人机并投入使用。当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成气体(填物态变化),从周围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在下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根据图中给出的两条光线,画出其经过透镜后的光路.

图片_x0020_100017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A是烛焰上的一点,B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路图。

图片_x0020_2040508467

2、在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

(1)根据图(a)所示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由此可以判断出当地的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
(2)仔细观察:图(b)是沸腾前,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因为气泡内的水蒸气在上升途中;图(c)是沸腾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因为气泡边缘的水在上升途中还
(3)沸腾时,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时会放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而这些“白气”一会儿就消失了,这说明这些“白气”又了。
3、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100021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

4、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
(1)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此时像会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薇的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测试,测试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

次数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2)
A . 5m B . 0.5m C . 0.05m D . 0.005m
(3)小薇的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拍摄时物距都远2倍焦距,使像距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很小;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小薇从家中出发回学校,其中一段路程是小跑,一段路程是步行,中途还在士多店买了瓶饮料。整个过程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问:

图片_x0020_100028

(1)小薇步行时的速度是多少?小跑时的速度又是多少?
(2)小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有一只容积为300mL的玻璃瓶,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9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0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求:
(1)玻璃瓶的质量;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如图甲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B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我们把一段时间内“冷媒”流过铜管B的质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的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格所示。

频率f/Hz

30

50

70

90

110

130

流量Q×10-2/kg⋅s-1

1.00

2.14

3.32

4.43

5.57

6.71

(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填物态变化)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中作出“冷媒”流量Q与变频器供电频率f之间的关系图线。依据所作图线,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100Hz时,流量Q为kg/s,铜管B中“冷媒”流速为m/s(铜管B中“冷媒”的密度为1.2×103kg/m3 , 铜管B内横截面积为0.4cm2)。

图片_x0020_10003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