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年级:中考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小题)

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3、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4、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B

C

D

体液

唾液

血液

胆汁

胃液

pH范围

6.6﹣7.1

7.35﹣7.45

6.8﹣7.4

0.8﹣1.5

A . A B . B C . C D . D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食盐 B . 蔗糖 C . 酒精 D . 花生油
6、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CO2用于灭火 B . 铜用作导线 C . 氢氧化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7、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

A . 家庭中,提倡垃圾分类 B . 工作中,采取无纸化办公 C . 工业上,回收废旧金属再利用 D . 交通上,拓宽马路,鼓励私家车出行
8、下列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 高楼着火,直接从五楼跳下 B . 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 . 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 . 稀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B .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10、

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 B . 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N>M D . 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1℃,均有溶质析出

二、选择填充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共5小题)

1、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太阳能

D.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撕碎

B.铁丝生锈

C.水果榨汁

D.      

3、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水和盐酸易挥发

B.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C.氨水与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比较分子运动速率的快慢)

4、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A.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

D.      

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aCl中含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B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D

检验CaO中的CaCO3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共5小题)

1、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有:硝酸、硝酸银、过氧化氢.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该消毒液的溶剂      

②硝酸银中的阳离子      

③硝酸中氮元素显+5价      

④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维生素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蔬菜  B.大米  C.肉类

(2)

下列所示的各种厨房用具中,主要利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利用金属导热性制成的是       .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3、2015年10月,NASA科学家宣布,在火星上发现疑似流动水,这些水中含有高氯酸盐、氯酸锰和高氯酸钠等成分,这项发现可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酸锰属于      (填“酸”“碱”或“盐”).

(2)高氯酸钠可通过反应X+HClO4═NaClO4+H2O制得,则X的化学式为      

(3)水电解可产生氢气,为宇宙飞船提供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水一般在0℃时变为固态,但火星上平均温度为﹣65℃,仍有液态水存在,原因是      

4、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用NaCl固体(含有的杂质CaO)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写出适量HCl加入到溶液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2的名称是      ,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      

(3)若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5%的氯化钠溶液,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是      

(4)如果配制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5.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个)

5、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A物质具有还原性,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E的水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2)B物质的用途之一是      

(3)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B在常温下为液体,则D可能是      

(4)
A . HCl B . Ca(OH)2 C . CaCO3       D . O2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共3小题)

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      .F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2、

小强同学对家用的“污渍爆炸盐”非常感兴趣,查阅说明得知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对其为什么具有强效去污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相关资料】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为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实验探究】用如图1进行探究.

(1)将过碳酸钠饱和溶液加入集气瓶中,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观察到      ,证明生成的是氧气,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

(2)待(1)中反应停止后,将稀盐酸加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进而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讨论与交流】同学们听了小强的探究后,指出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碳酸钠,可能是碳酸氢钠.

【咨询老师】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

【继续实验】要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3)用图2进行实验,证明固体是碳酸钠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写出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污渍爆炸盐在热水器中洗涤效果更好.请提出你的看法:      

3、

复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小婧同学构建了如下知识网络图.


(1)将图补充完整,空格处应填的是      

(2)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是因为      (填一条上图中酸的性质).

(3)老师还要求同学们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小东、小南两位同学取同一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对照比色卡并读出pH

pH试纸变色,pH      (填“>”“=”或“<”)7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小南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经打磨过的铝条

有气泡产生

该溶液是稀硫酸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取相同的溶液而实验结论却不同呢?

【解决问题】小东、小南讨论后决定再用硫酸铜溶液进一步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讨论】

为什么小南加入铝条会有气泡产生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共1小题)

1、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质量/g

0.04

0.04

0.02

(1)共制得氢气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前后,装置内锌元素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变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