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速度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速度(共17小题)
1、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描述: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对于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 .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 .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 . 兔子平均速度大于乌龟平均速度
2、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4:3,其路程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
A . 5:4
B . 4:5
C . 9:20
D . 20:9
4、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在前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6m,在后10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则整个20s的平均速度为 m/s.
5、安南家离学校2000m,他原来步行上学,需要0.5h才能到达学校。现在骑自行车上学,若骑行自行车速度约为5m/s。求:
(1)安南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安南骑自行车上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6、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米。M、N两点间的距离为s,则( )
A . v甲<v乙 , s=40米
B . v甲<v乙 , s=30米
C . v甲>v乙 , s=40米
D . v甲>v乙 , s=30米
7、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指廊”结构,寓意“凤凰展翅”。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央大厅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
A . 50m
B . 100m
C . 500m
D . 1000m
8、如图是甲乙两车的s—t运动图像,甲车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第5min,甲车和乙车相距m。
9、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物体A比B迟s才开始运动,5s末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填“相遇”或“速度相等”)。A做运动,B物体的速度是m/s。
10、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②④正确
C . 只有①③正确
D . 只有②③正确
11、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 . 8m
B . 16m
C . 24m
D . 32m
12、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1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我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并说明理由?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B路段时间最短是多少秒?
14、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 . 物体在0
2s内做变速运动
B . 物体在2
4s内做匀速运动
C . 物体在前
内和后
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 . 物体在前
内和后
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15、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6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 )
A . 一定运动更快
B . 一定运动得更远
C . 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 . 可能运动更慢
1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 . 只有①②正确
B . 只有③④正确
C . 只有②③④正确
D . ①②③④都正确
1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甲、乙物体速度之比为4∶5,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 4∶3
B . 5∶2
C . 6∶5
D . 2∶5
二、匀速直线运动(共5小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运动,乙物体做的是运动.
2、一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正确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3、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 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C . 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一定越小
D . 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
4、下列属于匀速直线动的是( )
A . 钟表指针匀速转动
B . 某段时间内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做快慢不变地运动
C . 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运动
D . 早上走路去学校时学生的运动
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B .
C .
D .




三、测量平均速度(共4小题)
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 .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
C .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 . 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B . 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
C .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的平均值
D .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4、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 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
(3)在BC段运动的路程是dm;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4)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小车还没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选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