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个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共13小题)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选项 | 甲中的固体 | 乙中的试剂 |
A | KNO3 | BaCl2 |
B | Na2CO3 | NaOH |
C | Zn | Ba(NO3)2 |
D | Cu | KOH |
二、填空与解答(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0分.)(共5小题)
①氧气 ②稀硫酸 ③氯化钠 ④碳酸氢铵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系统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物质分类的一种方法,请在方框内填写物质类别,在横线上写出一种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 甲烷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戊烷 | 十一烷 | 十六烷 |
化学式 | CH4 | C2H6 | C3H8 | ? | C5H12 | C11H24 | C16H34 |
沸点(℃) | ﹣164 | ﹣88.6 | ﹣42.1 | ﹣0.5 | 36.1 | 194.5 | 287.5 |
相对密度 | 0.466 | 0.572 | 0.585 | 0.579 | 0.626 | 0.741 | 0.774 |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构成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图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是一种蓝色溶液,B为硫酸盐,C是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4分.)(共5小题)
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时,如图所示做了一个小魔术.他们分别把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两棒之间生成一股白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学习(石灰石的利用)一节时,小刚和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对比试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小刚 | 用坩埚夹持﹣﹣小块石灰石,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1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老师 | 用坩埚夹持﹣﹣小块石灰石,在酒精喷灯的火焰上灼烧(如图2所示),2分钟后,把它投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变红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同学们为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
把盛有适量BaCl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Na2SO4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BaCl2溶液小心倒入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然后把烧杯连同试管再放回天平上,天平仍然平衡.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带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意外发现质量减轻了.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 .
实验步骤 | 预计实验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的滤液于试管中, | | 猜想2正确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共1小题)
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 , 若处理2000t这种废气(假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理论上需要62.6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