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09 土地改革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3小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兴建156个核心项目,先后施工1万个工业项目,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这离不开哪一国家的援助( )
A . 苏联 B . 日本 C . 英国 D . 法国
2、如下图,是某同学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课堂笔记内容。该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1953-1957年

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一五”计划
3、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 . 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 .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4、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工业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④
5、漫画反映出( )

1954年从1953年手中接过接力棒,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

1953年:“哈! 我相信你一定会创造更高的纪录。”

《敬祝进步》(改绘)

A .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 .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 . 三大改造完成
6、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2年产量)

美国(1952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 三大改造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7、下图是名为“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 . 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 . 反映工人参与土地改革的积极态度 D . 彰显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决心
8、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A . 1949 年 B . 1953年 C . 1957年 D . 1966年
9、引发下列图表所示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0、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宝成铁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1、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轻工业 B . 农业 C . 重工业 D . 商业
12、如图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   )

A .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 .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 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13、1953年李富春和米高扬分别代表中苏两国签订《苏联援助中国发展经济的协定》,在1953-1959年间,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兰州热电站、鞍山钢铁厂等。这表明(   )
A . 苏联无偿地援助我国的经济建设 B . 苏联的帮助有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苏联援助我国以中西部地区为主 D . 国民经济恢复与苏联的援助相关
14、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 . 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 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 . 为对外开放作准备
15、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这组图片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对外开放政策
16、据统计,1957年国内生产总产值达到1 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了24.8%,所占比重下降为33.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上述材料表明我国( )
A .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B . 由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 C . “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D . 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17、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 . 优先发展农业 D . 优先发展社会文教
18、李乐同学用歌谣形式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其中错误的是(    )
A . 鞍山轧钢开红花 B . 青藏铁路到屋脊 C . 解放汽车跑中华 D . 喷气飞机沈阳产
19、 促使下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农、商业均衡发展

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

    

A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B . 重工业成就位居于世界前列 C . 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D . 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1、  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1957年,重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8%。对这几个数据的说明,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 . 中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 . 中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合理调整
22、  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十四五”规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的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大庆油田投产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④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3、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
A . 为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服务 B . 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 C . 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D . 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
24、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

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 . 1911-1918年 B . 1949-1956年 C . 1958-1965年 D . 1978-1985年
25、下图是名为“为实现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 . 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 . 反映工人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态度 D . 彰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26、下列图片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    )

A .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 . 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 D . 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7、下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中的一幅,画中我国某厂工人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反映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B . 表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C . 说明汽车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D . 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28、一代人书写一代人的华美篇章。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民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的成就有( )

①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29、如表是“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48

19.2

3

7.4

3.7

1.1

A . 土地改革进展顺利 B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大力发展轻工业 D . 农、轻、重等行业均衡发展
3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 三大改造——标志着国融济调整的任务基本成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土地公有制的确立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3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由此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    )
A . 重工业 B . 交通运输 C . 轻工业 D . 培养建设人才
32、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一建筑成就完成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33、它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里的“它”是指(   )
A . 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B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34、新中国成立时,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间运输依旧需往返于武昌和汉口的驳船和轮渡米转接。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   )
A . 鹰厦铁路干线 B . 沈阳飞机制造厂 C . 武汉长江大桥 D . 长春一汽制造厂
35、“一五”时期,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这表明“一五”计划注重( )
A . 优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 . 缩小城乡差距 C .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结合 D . 发展第三产业
3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53年初, 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一五”计划期间, 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草定了初步基础
37、下图漫画反映出( )

A .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D .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38、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运输邮电占19.2%,农林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重工业的投资比例大体是轻工业的79倍。由此可见,我国“一五”计划时期( )
A . 工农业比例协调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D . 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39、 1953-1957年,我国铁路的修建,一是适应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继续修 建通往西南、西北的铁路干线;二是在许多海防重镇和海运港口建设铁路,如鹰厦铁路; 三是为了加强和苏联、蒙古国的交往,增建了新的国际联运线。材料表明我国(   )
A . “一五”计划注重铁路建设 B . 根据具体所需进行铁路建设 C . 新增多条重要的铁路干线 D . 已经建成了全国铁路交通网
40、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工业化建设(1953~1957)”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土地改革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三大改造
41、我国现代史上,工业化起步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洋务运 C . 土地改革 D . 三大改造
42、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    )
A . 南京长江大桥 B . 钱塘江大桥 C . 上海浦东大桥 D . 武汉长江大桥
43、2017 年 10 月 15 日,矗立在滚滚江水上的“新中国第一桥”迎来她 60 岁的生日。她是(   )
A . 钱塘江大桥 B . 武汉长江大桥 C . 南京长江大桥 D . 江阴长江大桥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57年底,这些措施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内容

部门

1953年比例(%)

1957年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到1957年底,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列举出措施实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两个成就。
(2)从材料二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下达了怎样的任务?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突出特点。
(4)上述材料中我国政府制定措施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到1957年底,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材料二:陈云制定“一五”计划时指出:“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他指出:“重工业的投资当然仍占多数,但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重要增加,为轻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的重工业的投资也要增加。”……1954年12月他在国务院座谈会上指出:“五年计划中新建的厂在内地,内地的市场可以靠新的来维持。上海、天津没有新建的工厂,旧的搞垮了,就不能维持。”

——摘编自《陈云文选》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说一说“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陈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09 土地改革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