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

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A . 秦朝暴政 B . 赤壁之战 C . 贞观之治 D . 安史之乱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
A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 平定了安史之乱 C .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
A . 冲击了唐朝统治 B . 推翻了唐朝统治 C .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4、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B . 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着长江流域 C . 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太原,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D .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5、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其长官称(  )
A . 将军 B . 大夫 C . 节度使 D . 大王
7、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代”不包括下列哪一个政权?(    )
A . 后梁 B . 后唐 C . 后周 D . 后蜀
8、数据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依据此方法制作的年代尺。据图所示,唐朝灭亡对应的时间点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9、安史之乱爆发和结束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 )
A . 唐太宗 唐玄宗 B . 唐玄宗 唐肃宗 C . 武则天 唐玄宗 D . 唐玄宗 唐中宗
10、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 . 875年 B . 884年 C . 906年 D . 907年
11、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⑤五代十国出现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⑤ D . ④②③①⑤
12、如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纪年

公元年份

户数

人口数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 914 909

52 919 309

肃宗乾元三年

760

1 933 174

16 990 386

A . 外戚宦官专权 B . 军阀割据纷争 C . 安史之乱 D . 外族入侵
1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难,又遇  连年灾荒,在无以为生的情况下,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这次起义中,转战南北,攻入  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军首领是(   )
A . 元昊 B . 朱温 C . 铁木真 D . 黄 巢
14、司马光对开元末年唐玄宗的评述:“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这一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 . 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B . 开元盛世的景象 C . 安史之乱的社会影响 D . 藩镇割据的危害
15、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八王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陈桥兵变
16、读图1,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1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费干 C .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D .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18、开元末年,唐朝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发动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段话描述了唐朝( )
A . 安史之乱 B . 衰落的原因 C . 农民起义 D . 衰落的影响
19、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顰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陈桥兵变 D . 玄武门之变
20、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是(  )
A . 藩镇割据 B . 宦官专权 C . 农民起义 D . 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907年,朱温建立了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前,我国南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史称“      ”。
3、755年,      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4、持续八年之久的      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      的局面。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材料二 《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材料三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说说它的路线?“军民顽强抵抗”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灭亡后,延续这一局面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唐]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宋]欧阳修、[宋]宋祁等《新唐书·兵》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