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8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2小题)
①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②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③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④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小猎犬号”帆船
颁布时间 | 法规名称 | 内容 |
1872年 | 《学制》 | 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 |
1884年 | 《町村会法》 | 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 |
1890年 | 《集会及政治结社法》 | 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
1898年 | 《民法》 | 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

二、材料分析题(共12小题)
材料一: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18世纪和19世纪期间,人类摆脱了长期来自人口数量、食物供应、人类迁移以及经济产量等各方面的束缚。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工业革命,而在工业革命当中,最为重要的突破就是人类对矿物燃料的利用。这一突破使人类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据[美]约翰·R.麦克尼尔等著《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三: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问题。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这些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据部颁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18世纪中期 |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
1848年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1861年 |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
美国内战爆发 |
|
1864年 |
第一国际成立 |
1868年 |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
19世纪60-70年代 |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1871年 |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大城市的街道已经有了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才得到彻底改善。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19世纪末,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在城市环境改善的同时,家庭卫生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1890年,伦敦的一些富人家庭已安装了抽水马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们可以快捷地了解信息,时刻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使个人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上音乐、视频和游戏,使现代社会的娱乐和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材料 19世纪的前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灶炉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一 还有人口发生变化,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年龄结构改变了,在一段时间中,年轻人变得特别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能养活更多的人。但是到了后来,老年人慢慢增加了,人口出现老龄化。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1932年3月,一种烈性传染病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三 英国人查德成克通过调查,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并在1842年发表了一(份)经过3年调查写成的报告,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875年全部完工。在(19世纪)40年代,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到了(19世纪)60年代,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已经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随着社会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材料四 20世纪末,很多国家责任的传统领域——无论是与人口政策、健康有关还是环境问题——都需要由政府间的合作解决。……2009年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更新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更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图1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
图2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
材料一 我们宁愿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摘自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教材解读》
材料二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
——达尔文
材料三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一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二 由于受到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他们从自然法则出发,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宣言》是极具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宣言》奠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
——郝立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等整编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摘自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正在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且由科学革命造成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整个世界。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一 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现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达输业中,导致了适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问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逃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科三 新中国成主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雄镇”帝月、“墨子”传信、“耙手”组网、“天眼”诞空。“天问”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又思想学习问答》
材料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材和木头: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纺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取代了蜡烛,并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这一切变化都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福音。
第一次:
第二次: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③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④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三、论述题(共1小题)
材料: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世界近代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