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初中历史一轮复习八上第一单元逢5逢10周年事件练习(一)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 . 武汉
B . 上海
C . 沈阳
D . 南京
2、鸦片战争后,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战争又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色彩,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痛击洋枪队的队伍是( )
A . 太平军
B . 义和团
C . 东北军
D . 义勇军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 中国市场被打开
C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颁布《天朝天亩制度》
C . 天京事变
D . 天京陷落
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 . 李自成起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秋收起义
6、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 . 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B .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C . 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D .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7、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在( )
A .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之后
B . 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之后
C . 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之后
D .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之后
8、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是( )
A . 北京
B . 金田村
C . 天京
D . 永安
9、“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0、“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当时被太平军称为( )
A . 南京
B . 北京
C . 天京
D . 东京
11、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其开始的标志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永安封王
C . 定都天京
D . 天京事变
1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不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 《马关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黄埔条约》
14、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
A . 《资政新篇》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警世钟》
D . 《变法通议》
15、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该论述中的“这场战争”应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人民解放战争
1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 )
A . 洪秀全
B . 关天培
C . 左宗棠
D . 李鸿章
17、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变法通议》
D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8、仔细观察下图,判断图中展示的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北伐战争
19、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北京市民宣言》
D . 《变法通议》
20、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