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初中历史一轮复习八上第一单元逢5逢10周年事件练习(二)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掀起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公车上书”
C . 《天演论》的发表
D .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2、“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 )
A . 《瑷珲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3、“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 . 禁烟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国民革命运动
4、“……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5、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
A . 中英协定关税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 .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 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 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7、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
8、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其中,大规模波及山东省境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效仿西方掀起了(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0、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洋务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辛亥革命
11、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 )
A . 鸦片战争中
B . 甲午中日战争中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D . 抗日战争中
12、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3、“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 . 废除科举制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 颁布剪辫法令
14、“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证明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其中,“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 )
A . 技术层面
B . 制度层面
C . 文化层面
D . 思想层面
15、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
A . 湖北织布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京师同文馆
16、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列以下侵略与反抗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④②
17、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说明梁启超主张( )
A . 自强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18、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谭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 )
A . 林则徐
B . 严复
C . 李鸿章
D . 康有为
20、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
A .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 完成了反帝任务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 促进了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