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如图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情景,他们在天宫二号内可以直接通话,但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 . 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 .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 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 . 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 .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 . 客船 B . C . 空气 D . 地面
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 . 在空气中 B . 在水中 C . 在真空中 D . 在钢铁中
6、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 空气不能振动,只能作介质 D . 声音大时声速大
7、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8、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 面对面地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  )
A .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B . 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 .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 .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 . 敲击水瓶琴 D .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并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2、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
3、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使之成为真空,再拨打该手机号码,发现手机屏幕上显示有来电,但却听不到来电提示音,这说明

4、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产生的,歌声是通过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请写出两条相关的物理知识。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
2、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