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北镇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
B . 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
C . 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D . 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
2、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 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 . 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 .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 . 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3、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 功率分别为P1和P2 ,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W1=W2、P1=P2
B . W1>W2、P1=P2
C . W1>W2、P1>P2
D . W1<W2、P1<P2
4、大气压强作用在房顶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房子并没有被压塌,其主要原因是( )
A . 房顶建造的很牢固
B . 墙很厚,对地面的压强小
C . 墙把房顶支撑住了
D . 房顶上下面均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5、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患有近视眼,而许多老人,患有远视眼。参照下面两图,有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 . 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 . 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 . 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6、1648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A . 水的深度
B . 水的体积
C . 水的质量
D . 水的密度
7、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杠杆,下列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 夹砝码的镊子
B . 赛艇的桨
C . 修剪树枝的剪刀
D . 天平
8、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 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 . 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 . 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 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在变化
C . 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2、小青做鸡蛋悬浮的实验时,先配制了半杯浓盐水并将鸡蛋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直至图乙所示。在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
B . 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保持不变
C . 甲、乙两图中鸡蛋所受的浮力相等
D . 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强逐渐变大
三、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超市里小红用15N的力推着重30N的购物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购物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N,购物车安装车轮的作用是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3、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可以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漂浮的西瓜受到的浮力 李子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 李子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为提高学生安全自救和使用灭火器的能力,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演习.
(1)如图是一种泡沫灭火器局部示意图,当按压控制杆时,控制杆绕点O转动,可打开阀门.灭火器的控制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
(2)演习过程中,小明用60N竖直向上的力将灭火器从地面提高0.5m,则小明对灭火器所做的功为 J.
5、如图所示,赛艇的船桨是一种杠杆,划船时它是一支 力杠杆,手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桨在水中移动的距离。
6、如图所示的是道路改建时常用的路面钻机,俗称“啄木鸟”,该机械利用钻头很容易破坏水泥路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钻头做成啄木鸟嘴状是为了。
7、虽然受冠状病毒的影响人们出行较少,但是今年五一期间仍然发生许多交通事故,阜营高速公路上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交通事故,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如图所示汽车B刹车后由于撞到汽车A,此时对汽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选填“汽车座椅上的头枕”或“座位前方安全气囊”);我们常说汽车靠牵引力前进,实际上是靠后胎与地面间的力来推动汽车前进。
8、将重为5 N的木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水未溢出),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方向为,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比原来(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小明爸爸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0min。已知该车的总质量为1.6×103kg,行驶中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做功J,功率为kW,重力做功的功率是W。(g=10N/kg)
10、如图水平地面上重为500N的物体A,使它匀速前进2m,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50N,小聪施加的拉力F=100N(忽略绳重和滑轮重),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J,拉力F做功为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3、某剧组为拍摄节目需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
⑴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
⑵杠杆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放假了,小雨和妈妈去看望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小雨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种现象。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的质量是0.3kg,g=10Nkg,求:
(1)书的重力是多少N?
(2)若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 , 书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Pa?
(3)小王同学行走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和他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压强较大?简单说明理由。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400N的物体10s内匀速提高了10m,若所用的拉力为150N,不计绳重和摩擦。
(1)拉力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八、实验题(共5小题)
1、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3)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 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 运动;
(4)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 , 则W1 W2(选填“>”、“=”或“<”);
(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 .
3、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为能清楚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位于凸透镜的上;
(3)如果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移动光屏,可找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常用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4)更换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图中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找到像清晰的位置,原因是。
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该将杠杆右端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的大小;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左边挂上钩码,在右边用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乙所示,当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是N;
(3)以测力计拉力为动力F1 , 钩码重力为阻力F2 , 多次调整力与力臂的大小来进行测量,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2 |
10 |
2 |
10 |
2 |
1 |
20 |
2 |
10 |
3 |
2.5 |
10 |
1 |
25 |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在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 (4)
A . 减小误差
B . 求平均值
C .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5、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重G/N |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h/m |
有用功W有/J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0.2 |
0.1 |
0.1 |
100% |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