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西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抽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 . 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 . 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C . 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D .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
轨下铺设枕木
B .
斧头的刃很锋利
C .
刀刃磨得很薄
D .
图钉的头做的很尖锐




3、在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 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雨滴
B .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C . 公园中匀速转动的摩天轮
D . 从笔直的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
4、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瓶起子
B .
核桃夹子
C .
钓鱼竿
D .
羊角锤




5、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 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不动
B . 提着水桶站立不动
C . 用力推木箱却没有推动
D . 推着车在马路上向前行走
6、关于机械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一定大
B . 弹簧具有弹性,所以弹簧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C . 人在荡秋千时,人具有的动能大小保持不变
D . 一块石头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7、起重机吊着重 2×104N 的物体,以 0.5m/s 的速度在空中匀速直线上升。若不计空气的阻力,则起重机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 F的大小是( )
A . F>2×104N
B . F<2×104N
C . F=2×104N
D . F≥2×104N
8、如图所示,是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 )
A . 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 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C . 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D . 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9、握在手中的瓶子(瓶身竖直向上)不滑落下来,这是因为( )
A . 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 . 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 .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大于瓶子对手的摩擦力
D .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10、如图所示,有轻质木板(质量可忽略不计)长为 L,右端放一重为 G 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拉着,左端可绕 O 点转动。当物块向左做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则拉力 F 与物块运动时间 t 的关系图像是( )
A .
B .
C .
D .




11、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量相等的 a、b 两个方形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的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且两容器的水面相平。若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力分别为 Fa、Fb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 , 则( )
A . Fa>Fb;p甲=p 乙
B . Fa>Fb;p甲<p 乙
C . Fa=Fb;p甲=p 乙
D . Fa=Fb;p 甲<p乙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 用吸管吸饮料
B . 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 . 墨水被吸进钢笔的胶皮管中
D . 吸盘贴在平整的瓷砖表面上
2、如图所示,水面下的木球通过细线与柱形薄壁容器的底部相连。容器的横截面积为 S,细线受到的拉力为 F,水的深度为 h,水的密度为ρ,木球的体积为 V。则( )
A .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ρghV
B . 木球受到的重力为ρgV-F
C . 若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时水的深度减小
D . 若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时容器对桌面压强减小


3、如图所示的盛水容器,阀门 K 关闭,玻璃管内都是空气。现打开阀门 K,在水的流出过程中(容器内水面始终高于玻璃管的下端),则( )
A . 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变大
B .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大
C . 容器底 a 点所受的压强变小
D . 出水管中的水的流速不变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觉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用力捏空易拉罐, 易拉罐变瘪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路程,是因为汽车具的缘故,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的缘故.
3、用螺丝刀拧螺丝,手要紧紧地握住螺丝刀柄,这是靠增大来增大摩擦的。同 时,螺丝刀柄上刻有一些花纹,这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运动员射箭时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能转化为箭的能.
5、将一个重为 10N 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N,则该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N。当将物体一半的体积浸在水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6、如图所示,是某栋房子供水的水路示意图,放水时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若将水龙头(相同型号)单独打开并将开关旋至最大,则(填“甲”或“乙”)水龙头出水速度大.
7、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往江里,轮船受到的浮力将,船排开水的体积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沿水平地面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N,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m/s。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汽车载着箱子向前行驶。当汽车刹车时,箱子也随着汽车停下来。请你画出刹车过程中,箱子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是用杠杆提升重物的装置,分别画出重物A的重力示意图和F的力臂l。
五、计算题(共3小题)
1、某一型号的汽车,在牵引力F的作用下,5min内汽车沿着平直的路面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在此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f是1000N。在这段时间内,求:
(1)汽车牵引力F的大小?
(2)牵引力F所做的功?
(3)牵引力F做功的功率?
2、在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底面积是 0.01m2的木块,如图甲所示。将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当木块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从大烧杯内溢出720g的水。g=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3、在工地上,建筑工人使用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已知建筑材料的质量为 60 k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为 250N。在拉力 F的作用下,吊篮匀速上升了 2m。g 取 10N/kg。求:
(1)建筑材料的重力?
(2)该滑轮组的总功?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简答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块A随着木板B一同沿着水平地面,正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突然撤去拉力F,会看到木块A向前右倾倒。请你解释木块 A 倾倒的原因。
2、如图所示,在用嘴向吸管内持续吹气的同时,将一个乒乓球放在管口的正上方, 乒乓球会“漂浮”在空中。每当乒乓球向外侧偏离而要滑落时,都能立即“自动回位” 到管口的正上方。请你解释:
(1)乒乓球“漂浮”在空中原因。
(2)“自动回位”到管口的正上方的原因。
七、实验题(共3小题)
1、某同学知道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为了进一步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水平桌面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重力为4N的大木块一个;重力为2N的钩码5个。
(1)该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是;
(2)在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除此要求之外在操作上还要应注意的是:① ;②
;
(3)经过正确操作,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压力F1/N |
4 |
6 |
8 |
10 |
12 |
14 |
测力计示数F2/N |
0.8 |
1.3 |
1.6 |
2.0 |
2.3 |
2.8 |
摩擦力f/N |
0.8 |
1.3 |
1.6 |
2.0 |
2.3 |
2.8 |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
请你将表格中数据填写完整,并在方格纸上画出摩擦力f与压力F1的关系图象;
(4)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2、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他猜想浮力大小与液体 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物块的重力,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物块的重力为N。
(2)用弹簧测力计将物块分别浸没在酒精、水和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发现测力计的三个示数都不相同。则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浮力大小是否与有关。通过分析与论证,可得出的结论是:。
(3)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实验中,请画出记录实验信息的表格。
(4)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实验中,改变物体在水中的 深度做三次实验,如图所示。从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实验的一个错误是:。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杠杆(有刻度)、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杠杆没挂钩码时,如果右端下沉,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1 |
3.0 |
10 |
2.0 |
15 |
2 |
2.5 |
20 |
2.5 |
20 |
3 |
1.0 |
30 |
1.0 |
30 |
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了 的结论。
这个结论普遍性(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原因是。
(4)如果实验室还能提供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刻度尺,也可以采用新方法完成该实验,即在杠杆的一端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与在杠杆两端都挂钩码相比较,请分析说明新方法的两点好处。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