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6小题)

1、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2、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这表明他主张(  )
A .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 . 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C .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 .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3、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③
4、“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 . 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 .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 .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
A . 民国三年 B . 民国四年 C . 民国1915年 D . 公元1915年
6、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
A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 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C . 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 . 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7、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人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
A . 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 . 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8、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 . 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 . 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 C . 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图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9、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标举的口号是(   )
A . 救亡图存
  
B . 民主共和
  
C . 实业救国
   
D . 民主与科学
10、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   )
A . 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 B . 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 C . 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D . 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11、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 . 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 . 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 . 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 .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2、如表可见(   )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 .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 . 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 . 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13、“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
A . 70周年 B . 80周年 C . 90周年 D . 100周年
14、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   )
A . 李大钊最早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B . 《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15、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 . 革命的复杂性 B . 制度的创新性 C . 斗争的彻底性 D . 抗战的持久性
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⑤“反对华北自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④⑤
17、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史实,以下可供参考的资料是(   )
A . 电影《鸦片战争》 B . 纪录片《北洋水师》 C .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D . 《五四运动图志》
18、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变法图强           ②“自强”“求富”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③①④
19、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还我青岛”口号,展现近代中国青年力量的事件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20、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成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21、近代前期,面对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下列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李鸿章——洋务运动              ②康有为——戊戌变法

③孙中山——辛亥革命              ④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2、“中国的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两句发自肺腑的呐喊是在哪一事件中出现的(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23、口号能反映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是在(   )
A . 戊戌变法时期 B .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24、“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25、如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目录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一涵

现代文明史..........................陈独秀

A .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 .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 . 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 D . 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26、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护国战争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27、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论

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

前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8、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自经此次实验……珍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此次实验”的矛头直指(   )
A . 军阀混战 B . 民主共和 C . 君主立宪 D . 专制政体
2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戊成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30、《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 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 026篇,其中使用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 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 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 . 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31、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与科学 C . 君主立宪 D . 变法图强
32、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
A . 推翻帝国主义 B . 打倒军阀 C . 组织工人运动 D . 实现共产主义
33、1927年7月,张秀然在江油建立了绵阳境内最早的共产党组织;稍后,沙汀在安县也建立了党组织。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绵阳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 B . 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已经到来 C . 绵阳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奋斗精神
34、某班开展“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趣味活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李鸿章——戊戌变法 B . 孙中山——洋务运动 C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D . 梁启超——辛亥革命
35、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读党史,学党史,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 . 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6、毛泽东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 五四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俄国十月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铸就百年辉煌。

材料 

一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二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自《光明日报》文章《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作者:曲青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某项成就,简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