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B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汉书》记载:天下刚刚统一平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朝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 . 实施“以德化民”的方略 B .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 . 征伐匈奴维护边境的安宁 D . 向全国军民征集马匹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与光武帝无关(    )
A . 释放奴婢 B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C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 削弱诸侯国势力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来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
A . 陈胜打败秦二世 B . 刘邦战胜吴广 C . 陈胜战胜吴广 D . 刘邦战胜项羽
4、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 .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 .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 .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 . 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5、“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    )
A . 光武中兴 B .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 . 黄巾起义 D . 王莽改制
6、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从材料中可看出(    )

①秦朝时,赋税沉重  
②秦朝法律残酷 
③陈胜和吴广有反抗精神和组织能力

④秦末农民起义在仓促中爆发,没有经过准备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7、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核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
A . 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竹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由此可知(    )
A .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 . 专制统治禁铜思想 C .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 . 纸张促进文化传播
9、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于(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北宋 D . 明朝
10、《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 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 . 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C . 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 . 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1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这里所说的“秦皇汉武”指的是(    )
A . 秦始皇和汉高祖 B . 秦始皇和汉文帝 C . 秦始皇和汉景帝 D . 秦始皇和汉武帝
12、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秦朝历史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13、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
A . 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 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 .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 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14、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15、《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B . 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C . 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D . 加强中央集权
16、汉文帝即位之初颁布《振贷诏》(振贷:娠济之意):“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白姓螺寡孤独穷图之人,或阽(diàn,临近)於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这反映汉文帝(    )
A . 以德化民 B . 以法治国 C . 躬修节俭 D . 独尊儒术
17、如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

A . 甲骨 B . 铜器 C . 简帛 D . 纸张
18、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
A . 颁布推恩令 B . 统一度量衡 C . 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 . 命张骞通西域
19、1884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设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故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史实是(   )
A . 设置安西都护府 B . 设置伊犁将军 C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 . 设置西域都护
20、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A . 改进造纸术 B . 写成《伤寒杂病论》 C . 发明“麻沸散” D . 撰写《齐民要术》
21、《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丰富史书内容 B . 确保内容真实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 提高史书质量
22、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使得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
A . 推行休养生息 B . 实施盐铁专卖 C . 确立正统思想 D . 削弱诸侯实力
23、《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
A . 辽阳 B . 西域 C . 荆楚 D . 江南
24、在我国新疆地区,考古发掘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的丝织品。下列与之有关的选项最有可能是(   )
A . 秦的统一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25、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材  料

出  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A . 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 . 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 .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 . 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图片、史料、示意图等能反映历史的发展。依据下列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图片解史书】下面两幅图片之间有何关系?请解释图一文字内容的含义和图二著作的地位。

(2)【史料说发明】据下面史料,指出蔡伦造纸的原料和优点。简述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3)【名片解名人】请你完成下列名片的填写。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组诗

材料二:

人物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建立  ① 

颁布“推恩令”;削爵除国;

建立刺史制度

 ②

统一货币、度量衡

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  ③  ”的建议

军事

北击 ④ ,修筑长城

漠北战役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

格。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指出西汉疆域在西北方向增加了哪一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的?
3、材料一:“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益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择食,寒不可衣……..”

—《汉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陈胜起义在历史上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境况。汉初统治者釆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境况。由此出现了什么统治局面?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4、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秦之衰】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三: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2)如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措施

经济

统一货币为 A ,统一 B

文化

统一文字为 C

交通

统一 D 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

军事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 E

(3)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5、国家政策调整和治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三: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2)阅读材料二,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哪一项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哪一治世局面?
(3)依据材料四,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哪位皇帝提出了什么政策?
(4)阅读材料五,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治世局面的名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卷B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