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

A . 人、大地、塑料 B . 金属、油、橡胶 C . 玻璃、油、陶瓷 D . 大地、金属、盐水
2、关于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I,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 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 . 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电阻,但是电阻和电压、电流无关
3、如图所示,电压表所测的是(  )


A . 电源电压 B . 灯L1两端的电压 C . 灯L2两端的电压 D . 灯L1与L2两端的电压
4、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如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   )


A . 变阻器断路 B . 小灯泡短路 C . 电流表短路 D . 小灯泡断路
5、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1与 L2串联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电冰箱约1A B . 电视机约5A C . 电风扇约1mA D . 台灯约1A
7、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只闭合S1时,L1发光,L2不发光,A2测Ll电流 B . 只闭合S2时,Ll发光,L2不发光,A2测Ll电流 C . 闭合S1、S2时,L1、L2串联,A1、A2示数相等 D . 闭合Sl、S2时,L1、L2并联,A2测L2电流
8、滑动变阻器以下四种接法中,滑片向右移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865221786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9、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55215122

A . 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 B . 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R=5Ω C . 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电路的总电压为3V D . 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的总电流为0.4A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计重秤原理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614177412

A . 称重表相当于一个电压表 B . 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大 C . 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小 D . 电路中的R1是没有作用的
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2R1=3R2 , 当闭合电键S后,电压表V1和V2示数之比是(  )

图片_x0020_972259496

A . 5∶3 B . 2∶3 C . 5∶2 D . 3∶5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924820569

A .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 .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 . 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 V D . 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一盏灯电阻为12Ω,正常工作时电流为0.5A,若把它接在8V的电源上,还需要再串联一个Ω的电阻.
2、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联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3、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导体串联后总电阻      ;导体并联后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并联后总电阻      。(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电路,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的电流,A2测量的是的电流。如果A1、A2的示数分别是0.6A、0.1A,则通过灯L1的电流大小为A。

5、如图所示,两灯泡L1和L2联的,电压表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源电压为6V,则灯泡L2两端电压为 V,灯泡L1两端电压为V。

图片_x0020_1534037975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电流表的示数,(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片_x0020_100018

7、有两个电阻,R1=5Ω,R2=10Ω,如果把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相同时间内,它们消耗的电能之比W1:W2=
8、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电能表以及该表某月初、月末的两次读数,由图可知,他家在该月消耗的电能为 kW•h, 如每度电0.5元,则小明家该月需付电费元。

图片_x0020_100019

9、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

图片_x0020_1993905013

(1)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其意图是通过摩擦使塑料板
(2)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其意图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
(3)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部分的干木屑滑落是因为受到重力,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 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 0.3A,电流表A2的示数为 0.2A.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2、有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3.7V,容量为1130mA•h,它充满电后,大约储存了多少电能?
3、电阻R1=8Ω,R2=16Ω,将R1与R2串联后接到12V的电源上,求
(1)R2两端电压;
(2)5min内电流通过R1所做的功。

四、简答题(共2小题)

1、在干燥的天气里,人们走路时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2、请结合欧姆定律说明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五、作图题(共2小题)

1、请根据图甲的实物连接图,在图乙的虚线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的连接起来。

图片_x0020_100021

六、实验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A、B之间接电阻.

图片_x0020_100028

(1)本实验通过观察比较电阻的大小.
(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电阻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导体的有关.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5V,保持不变,三个定值电阻分别为Rx、10Ω、20Ω,(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图片_x0020_100029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0

2.0

3.0

电流I/A

0.2

0.4

0.6

(1)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放在端;
(2)将电阻Rx连入电路,调节滑片位置进行三次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3)做完第三次实验后,保持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将电阻Rx换成10Ω的电阻,再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3V;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1
(4)再断开开关,将10Ω的电阻换成20Ω的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2。则R1 R2
3、如图1所示的是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所用小灯泡标有“2.5 V”字样。

图片_x0020_100030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组同学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出耀眼的光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
(3)若另一组同学也按要求连接好电路,但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并且几乎等于电源电压,则故障的原因是
(4)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Ω。
(5)该组同学分别记录三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电阻是不同的,他们还了解到其他组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4、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1

(1)一同学在实验中的某次测量,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2)实验中,如果电压表突然损坏,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但电源电压未知,实验电路图已设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实验过程写出U、Rx的表达式。实验过程:

①先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测出此时的电流I1 , 则电源电压U=I1Rx

②再将滑片移至最左端,测出此时的电流I2 , 则电源电压U=

(3)Rx的表达式:Rx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1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